分卷阅读474(1 / 2)

枪而立的年轻校尉,不敢直视丞相。

这个合浦王长史,是袁绍阴谋事败后当上的。

是时,王府属吏自上而下一扫而空,人皆避走,伏氏为王妃母家,他又是庶出,避无可避,就被推出来顶上。

“王君可在府中?”

“在,王前日得丞相拜帖,不胜欣喜,今日一早就在堂上等候。”伏均立即将准备好的辞令道来。

事实上,收到拜帖后,府内一片寂静,合浦王协实足呆坐了一刻钟,王妃悲泣出声。

自去年丞相东巡,带回前幽州牧刘虞之子,合浦王府内就自知无法善终。

如今果然秋后算账,竟不觉意外,连求援都放弃了,只等丞相上门。

“请长史引路。”

伏均一抖,连忙收束今日格外活跃的思维。

“不敢,请随我来。”

王府正堂,刘协身旁坐着王妃伏氏,目视着丞相荀柔,在长史引领下徐徐而入。

青衣素履,简朴若此,然容颜皎皎,气质高华,如明月濯濯,光映满室。

一如当年,令人神往。

刘协不由得起身,脱口而出,“太傅”

“太傅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赐教。”

他低头遮掩住内心波澜。

“如今天下已宁,道路通达,还请仲和就国。”

丞相礼仪周全,竟还恭敬一揖。

“就国?”

刘协略失神色。

“噗通!”

长史伏均跌倒地上。

“……流放……”

他说出的大概是这王府中人的心声了。

合浦虽以产珠闻名,但自来是蛮夷之地,罪臣所徙,有去无回。

“合浦虽产珠宝,但百姓不得其利,自古贫困,君生为宗室,自幼受百姓供奉,岂无仁爱之心?”

“南有朱崖州,西接交趾郡,皆教化不行,殿下往之,当宣教王化,抚定蛮夷,开辟田籍。”

太傅声音温和清越如弦,然严教之态,敦促之意,并不遮掩,刘协立身受教,仿佛回到当年。

兄长是嫡长子,所有朝臣、贤士理所当然围绕在兄长周围,引领、匡弊、辅佐、守卫。

其中包括太傅。

风华皎然,犹如仙人的太傅,从未将他看进眼里,目光关注只有兄长,这件事曾令尚处孩童时的他,沮丧许久。

后来,兄长继位,他依兄长而居,从而有机会听太傅授课,第一堂便是讲《尚书。禹贡》。

万里江山,九州风情,令人心驰神往,而太傅指画天下,姿态潇洒,逸兴飞扬,亦令人难忘。

后来,太傅救过他,杀过董贼,平过叛逆,征过不臣。

兄长做天子,有时糊涂,太傅却尽心竭力,夙夜辛劳,连年出征,扶持辅佐。

羡慕、不甘、惭愧、嫉妒、猜疑……连他自己亦不知心意何时变化。

当他醒过神来,明月依旧是明月,清辉皎洁,纤尘不染,而他曾自诩聪明,袁绍之事后,才发现,原不过如此……

“否则,殿下竟愿在京中幽闭至死?”

刘协掩在袖中的双手瞬间握紧。

“高祖起自吕巷,征乱伐暴,以三约安民,光武躬耕南阳,攘除祸乱,臣服天下,刘氏江山,非从天命,而自祖宗功德,自今而往,君其勉之,勿隳社稷。”

他竟犹能“勉之”……么?

刘协默默想。

阳春三月,柳絮纷飞。

合浦王刘协在满天飞絮中,悄然离开长安。

伏王妃未等到父兄送别,只能与妾杨氏,在马车上抱头哭泣。

而另一辆马车中的刘协,也听见哭声,却并不同往日一般派人慰问。

他只频频回望,然漫天飞絮中,再不见长安城门。

期盼之人,终不曾出现。

……

刘协离京之日,荀柔已被柳絮逼得数日出不得房门。

“蔡公过世已满一年之期,皇后欲效班大家故事,继写父亲未尽汉史,想问阿弟是否可以,若是阿弟应许,她便上笺表。”

嵌着浅绿琉璃的窗棂还算透亮,白日里关门闭户倒也无需点灯。

虽已成婚,荀采既未效宫中,铅粉涂抹得雪白,也不学时下假髢堆砌高耸,依旧是青袄素裙,玉簪盘发,淡妆薄施,神采自成。

恰逢休沐,她专程归家,既是来探病,也身负任务。

荀柔扶着铜制熏笼坐起身,浅浅一笑,轻呼一口气,“皇后才高博学,又有如此孝心,我怎能不愿成全。”

“如此便好,我也算不辱使命。”荀采展颜一笑。

阿姊越发开朗了。

荀柔弯起唇角,忽而联想起另一件事,抠着熏笼上葡萄藤纹沉吟了片刻,又道,“蔡公当年立槐市书阁,惠学士无数,自他去后,便由朝廷代管,然终非长久之计。阿姊见皇后时,可问一声,是否愿意继续掌管书阁。”

“续修史书,也要参照典籍,皇后若接手书阁,也方便一些。”

“这……”荀采微惊,“是否还需与朝中商议?”

掌管书阁和私修史书,意义可大不相同。

“没关系,咳咳……”荀柔按住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