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3(1 / 2)

此而止,不会有人不服,不会有人闹事?被斩的军校,在军中并非没有袍泽兄弟啊?

世上之人如果真的那样通情理,岂会有人心唯危,岂会有韩非子,岂会有天下大乱?

太尉荀含光绝非太学诸生所赞颂的那种圣贤君子。

想明白此事,他才升起真正的敬畏之心。

而至那之后,他也才真正仔细琢磨这位注定名留青史的上公,并越加琢磨,越添慎畏。

太尉的情绪,远没有表现出的鲜明,而城府,却远比表现出的更深。

他甚至怀疑,或许有一天,太尉会忽然要杀他,而他,甚至来不及反应。

卧虎。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评价。

虎,不是佳祥,凶悍噬人。

我得想办法尽快离开,司马懿在这一刻下定决心。

南疆、北疆、西域,他要离太尉远一些。

父兄要失望了,然从长远看,他所做下的决定,对司马氏必然是有利的。

荀柔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瞥,让身后司马懿疯狂头脑风暴,并就此让一个人命运拐弯。

他在与黄承彦交谈,且出乎意料的相当愉快。

黄承彦习黄老之学,道家学术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并且极难得,并未向玄学谶纬方向发展,而是严谨的学术研究,阅读先人典籍之余,观察自然,以期从中发觉出世界真理。

这真是再正宗不过的道家传承。

在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逻辑辩证原理,尤其是在矛盾论,物质的相对运动,主观与客观等方面,有极其精彩的表述,虽然不免形而上学的一些先验论的毛病,但就哲学来讲,比之儒家思想要更进步。

在来之前,荀柔是做好看见一个神神叨叨、目下无尘、食古不化的老神棍的心理准备的,然而实在没想到黄承彦不止思维敏捷,念头通达,思想开放,还风趣幽默,极擅长道家的取类比象。

而从黄承彦的态度看,今日的交流于他应当也算愉快。

他招呼妻女出来相见,极力邀请留下共进晚餐,并提出想介绍自己的好友庞德公、司马徽,彼此认识。

“固所愿而,不敢请也。”

荀柔含笑拱手回礼。

步履扎扎而至,一名布衣巾帼的妇人,带着一高一矮两个女孩,从屏风后转出。

荀柔目光却落在个子稍低的女孩身上。

所谓非常之人,便是气质非凡。

用不着所谓相面之术,有些人天生与旁人不同。

发黄肤黑?

固然是。

钟灵毓秀。

也不外如此。

“此我长女舜英,次女月英。”

黄月英,有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令人一见难忘。

第301章 所谓故人

时至黄昏,霞光布天,映照溪林。

荀柔酒后微醺,骑在黄家养的掼走山道的驴子上,一颠一晃循着黄承彦指引的另一条道路下山。

上山的时候,他那匹精悍的西域好马,半道差点跪了,让他不得不下马,自己累死爬了半座山。

驴子比马矮上些,却果然更适合山道,居然很平稳。

身后马匹也并不空着,来时驮运礼物,回程也塞满了黄家的回礼。

驱散蚊虫的香料一斤,调香方一张,黄承彦亲手钓起的鱼制成的腌鱼一坛,还有小黄姑娘所做翅膀活动的蜻蜓玩具一枚。

山上凉风悠悠,吹人襟袖,好不畅快。

他也已经许久没有这么随意与人聊侃了。

在家里与堂兄们说家常还好,但兄弟们在一起,总不能尽说家常理短,说着说着总要回到正事上。

民间舆情、政令律法、官吏好坏、学术风向、各地消息,国家大事本是读书人喜欢聊的话题,对他们来说,却又不只是话题,更是切身责任,聊着就不得不郑重对待。

尤其是如今,他几乎称得上一句“口含天宪”,“指点江山”是真能指点江山,每每说出的话就不能不谨慎三思。

哪怕是哲学文艺,也不是单纯的哲学文艺,是政治导向,直到今天才让他又找到点喝得半醉,乱点江山的轻松心情。

他酒量还是原来的样子,两三碗有点晕乎,不过黄家也并不劝酒,主打一个自然自在。

虽说还是得注意避开一些话题,但形而上哲学的东西,却是让他随便发散一通,把黄承彦忽悠得一愣一愣,也很快乐了。

所以,一个人还是得有偶尔说说胡话的权利。

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胡话就得自己冒出来。

“太尉真是……气度风流!”蒯祺推推身边的司马懿,指了指前方骑着驴子的荀柔。

夕阳笼罩山岭,群鸟簌簌归来。

年轻的太尉横骑着驴子,衣裳不似先前整齐,黄色的单纱外衫系扣松了,衣袂飘飘,发髻也有些松散,左面一缕头发自发冠脱出,垂落颊边,轻轻摇荡,果然风流蕴藉。

蒯祺没等到司马懿的附和,却也没多想他喝得也是半醉了,“我真羡慕仲达,能随侍太尉身边。”

司马懿心情正烦,却非常忍耐,没开口。

“太尉这般气韵,若能学得二三,就够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