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乱,又尽被诛,正当废止之机。”
“太傅所言不错,若太傅欲举,某愿为副。”董卓干脆道。
荀柔眼眸微微一扬,“董公新至雒阳,正当立言立德之时,何不首倡?”
董卓微微一愣,荀含光要将功德送给他?这……为何?
“自古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废之恐有不便。”李儒正色缓缓道,“太傅还需斟酌。”
董卓立即回过神来,现在虽因宦官作乱,宫中暂时未进阉人,但废止阉人,不止那些儒生,连后宫太后、汉室宗亲也会大力反对!
难怪荀含光自己不做,他不敢!
一个依附天子而得权的太傅,若招宗室反对,无异于自取灭亡。
原来……也不过如此。
董卓虬髯之下,嘴唇缓缓翘起。
荀柔似未注意面前二人变化,垂眸微微一笑,“董公入雒为何?富贵、名利、天下权?”
董卓想要权利,难道还能在宗室、在朝臣面前恭谦退让?别人都可,但出生西凉边陲,朝中无家族支持的董卓不可。
原本历史上,董卓为什么要废帝?难道真的因为刘协更贤明?
感受对面二人再次变化的呼吸和神色,他继续微笑,“听说董公有孙女未笄?天子未有婚姻。”
“明公三思”感受到旁边董卓变得急促的呼吸,李儒连忙开口。
那可不是同个人作对。
荀含光为何不敢做,这要受多少攻讦,他们才到雒阳,又是被雒阳士人鄙薄的边将身份,如此大胆进言……想到后果,他额头上都忍不住出汗。
“此事,柔以为,非董公不能成也。”荀柔微微欠身。
“太傅所言极是,”一瞬间,董卓已果断做下决定,抱拳向天一鞠,“吾昔日见阉寺为患,辱慢天常,操擅亡命,未尝不愤毒于心!宫刑其既非天理,又无仁德,正当直谏天子,弃宫刑以报天下。”
……
“荀氏果然名不虚传。”荀柔车马已去,董卓站在门口,望着远去的暮色,眯了眯眼睛,“命人去查一查,荀太傅可有姐妹。”
“明公是想”李儒犹豫道。
“夫人去世多年,旧年常在军中,倒也未觉,如今才觉得,家中无妇,无以托中馈。”董卓挺起将军肚,负手背后。
“大人所言不错,听闻荀氏女颇有贤名,想来必能托以家宅。”毕竟经历过风浪,李儒已从先前的惶恐震惊中缓过来,捻着须悠悠一笑。
【公元190年,季汉光熹元年,在太傅荀柔与前将军董卓的共同努力下,宫刑得以废除。
作为最后一个被废除的肉刑,宫刑的废除,具有非比先前的意义。从此之后,宫中所有宦官吏职均由士人担任(虽然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中,不断有皇帝想要恢复阉人宦官制度,但始终未能成功)。
宫刑的废除,是对内廷势力的又一次重构,皇帝再也无法通过直属内廷的阉人宦官,操纵朝政,也意味着皇权与士族之间的冲突矛盾更为直接激烈。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宫刑的废除,和阉人宦官的消失,对于女性地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某某著《中国古代刑罚变迁》种花家某家出版社.19xx年】
第133章 短暂和平
车马辚辚,在幽微的夜色中驰过闾巷。
车中之人闭目凝思,脑海中仍然是方才的对话。
除了突然而来,需要以此增加政治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董卓,雒阳的公卿不会再有第二个人,愿意支持他废除宫刑。
他们看不见好处,还要受到极大的压力。
“荀太傅有何所求?卓早闻,雒阳公卿畏吾如虎,拒不愿纳吾,宫变当日,以吕奉先守城门者,非君也?今何转侧?”
“柔以为,汉室江河日下,非有虎狼之勇,不能救,城门之拒,恰试君尔。”
这是他的真心话。
军队、谋士、智勇、谨慎、果决、刚毅、健壮。
当亲眼所见,亲身体会,董卓本人看上去并不缺少成为一个领袖的条件。
无论历史,还是此地,其人能从一个边塞小官之子,成为如今拥兵数万,雄霸京城的统帅,绝非只凭借运气。
虽还未亲眼见到,他却已经能感受到其人身上,区别于雒阳、区别于他过去所见所有人的侵略感与暴力感。
既然董卓已经以最终博弈胜利者的姿势,昂然挺进雒阳,那么,其人是否能以其侵略与暴力,打破历史的规律?
即使……即使牺牲些什么……
“与虎谋皮……与虎谋皮……可这偌大雒阳城,只有这一张皮啊……”
其实……早就、早就决定好了……
不是吗。
马车在朱门前停驻,这是天子赐下的新宅。
前一次已经谦让过,再让未免让刘辩难做,荀柔便住了进来。
有人即刻在车后放下脚凳。
翠衣罗裳,鬓簪金钗,与粗褐脚凳并不相衬。
荀柔扶拭下车,道了一声谢,并不多看女子一眼,抬步跨入大门。
何家后来又送了一次礼来,他照例让玉娘自己收去作嫁妆,话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