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 2)

勖寡人。”

族中众兄渐渐加入,这一日《邶风。燕燕》在高阳里上空飘起,远送族中远嫁的姑娘。

荀柔突然在这一刻,感到这首古诗的真意。

那些句子,好像原本就刻在心里,刻在血脉里,刻在灵魂中,像澄清了湖水,清晰的、纯粹的显露出最简单的、直白的、真实的情绪。

我们不说舍不得。

我们说亲爱的姐妹,愿你如燕燕高飞。

你的身姿翩跹飞翔,你的声音悠扬低昂。

我远送到原野,送到路的尽头,送到南方,终于再也望不见你的模样。

回忆你的情意深重,回忆你的贤淑温良,过去先人对你惦念记挂,我也对你永远不忘。

【季汉年间,汝颍之间,女子出嫁,其兄弟歌《诗》相送。或曰自荀氏始,熹平间,荀柔之姊荀采归阴氏,时柔年三岁,歌《燕燕》相送,其音切切,去随三里,闻者无不掩泣叹息,时人竞相模仿,遂成乡俗。《东汉春秋。卷三》】

作者有话要说:

[1]这段也是荀爽女诫中的内容。

关于《邶风。燕燕》历来两种说法,卫国国君送妹远嫁,或者卫庄姜送归妾。我读过之后,倾向于第一种,觉得感情更贴切一些。

如果用第二种说法,在最后一句解释上,总感觉有点奇怪。

第11章 方士襄楷

“……燕燕于飞,参差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马车之中,一名叫襄楷的方士坐于阴瑜下首,捋须点头赞许,“果然是荀氏家风,三岁小童能诵《诗经》,当真名不虚传。”

“荀氏诗礼之家,荀卿之后,天下望族,本让人祈仰。”阴瑜圆脸微粉,含蓄道,“不过,阿善亦聪慧非常,不是寻常孩童。”

襄楷悠悠的看向他,用过来人的语气,含笑道,“其弟如此,其姊风采足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公子这几日看来要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了?”

阴瑜忍不住羞涩的低了低头,“荀氏女郎,端庄娴雅,我甚敬之。”

“君家那位小舅子,今日一诗,于众添一桩轶事,对公子嘛……这是要公子勿得忘记,夫人有娘家人,要小心尊重啊。”襄楷笑道。

“阿弟聪明可爱,又重情义,我诚心待之,阿弟必明白我的心意,会诚心对待我。至于夫人……”阴瑜说着发现自己被对方带得说错称呼,不由脸一红,“至于荀氏女郎,我本当礼敬之。”

“公子纯良敦厚。”襄楷赞了一句,“某亦要多谢公子,让楷得以一观荀氏风采……”他声音低下去,“实在令人惊喜。”

阴瑜只当他是知音,连连点头,忍不住说心里话,“瑜也深有此感,每次见到慈明公,便如见清风明月,欲想要亲近,又怕自己学识浅陋,贻笑大方之家。”

“荀公既择公子为婿,定是喜欢公子的,公子不必妄自菲薄,楷所言,”襄楷眼睛一眯,“是公子那位小舅子。那位小公子,实乃非常之人。”

“阿弟的确自幼聪慧非常。”阴瑜赞同道。

襄楷知道他不懂,微微一笑。

璇玑入命,死而复生。

师父说的竟是真的,世上真的有璇玑入命之人。

他手指在袖中蜷紧,深深一呼吸,压下心中的激动,故作神秘的含笑摇了摇头,又道:“公子如今百邪皆消,又正值新婚燕尔,在下也是时候告辞了。”

“上师要走?”阴瑜立即露出不舍,“是瑜有何处款待不周?上师是瑜救命恩人,还请稍许瑜报答一二。”

“公子笃行仁孝,心思纯粹,故黄天庇佑,楷不敢称功劳。”襄楷收敛玩笑之色,挺腰坐正,脸色一肃,显出庄严之色,“我曾发下重誓,渡化万方,解救天下苦厄,如今已耽误许多时日,公子不必再多言。”

阴瑜见对方去意已决,也不敢耽误仙师的修行,只能道,“那,不知可有在下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公子日后要常诵《太平经》,心意坚诚,多行善事,可保一世顺遂,福泽子孙。”襄楷往阴瑜的脸上一拂而过,眼眸一垂,双手收在袖子里,“至于其他……恕在下不敢泄露天机。”

“在下明白,在下明白。”阴瑜连忙道,“有上师这句话,足矣。”

另一辆马车中,荀采正小心的用袖口沾去眼泪,避免花了妆容,言不由衷,“真是……这时候,还如此顽皮,怎么让人放心……”

“荀小公子,舍不得女郎,如此姐弟情深,奴婢真是羡慕不来呢。”婢女梨涡一笑,从袖中掏出手绢来,膝行至荀采身旁。

她原是仲慈公府中厨上的女婢,荀氏女郎出嫁少人陪伴,就将她选上来。

阴氏的婢女相互看看,不管心中如何,也你一言我一问的奉承起来

“小公子聪慧。”“长得真漂亮。”“正是,将来定能做官。”

“他不过一个顽童,哪能看出以后……”荀采还含着泪,却忍不住轻笑一声,又接着叹了口气,“要能有彧堂弟一半沉稳,我就放心了。”

……

荀采念叨着的荀柔,正同她心目中阿弟的榜样荀彧坐在一席。

兄长护送着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