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藤原圭又去了一家提前预约好的杂志社。
他对着一面咖啡厅的玻璃幕墙整理了下发型,腰板笔挺地走了进去。
二十分钟后,又腰板笔挺地走了出来。
拒绝的理由和《春秋文赏》大差不差,也无非是社会派不受读者欢迎那一套。
虽然依然对藤原圭前几章的故事表示了肯定,但是也或多或少有客气的成分在里头。
藤原圭也学精明了,看来新人作者的作品想要发表一部超出时代的作品,面临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他不再傻乎乎地一天约一家出版社,他昨天晚上一口气预约了三家,今天打算轮流拜访。
而且出版社之间的距离通常不会太远,东京的企业大多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就像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集中在港区一样,大部分出版社也都汇集在千代田区。
不到半小时藤原圭就出现在了另一家出版社的门口,这一次聊的时间久了些,这次的编辑是个女性,似乎对藤原圭的作品有些兴趣。
她看了片刻说道:“藤原君,你的作品很有意思,虽然不确定这本书是否会受读者欢迎……但是我个人很喜欢。”
女编辑把前几章看了好几遍,“社会派推理吗,真是個小众的题材呢,不过说实话,藤原君你是个新人作家,这么贸然拿出一个新的题材可能无法通过连载会议,你有考虑更换题材吗?这本书去除一些阴暗的情节,或许可以改写成恋爱小说哦。”
这家出版社刊行的小说杂志的主要读者群都是女性,这样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藤原圭思索了几秒钟后就拒绝了。
“抱歉,花京院小姐,我不打算改变本书原本的写作路线。”
“这样啊……”女编辑看着手中的文稿,思索片刻,“藤原君,请问方便我影印一份你的稿件吗?”
“当然可以,您请便。”
藤原圭直接答应了下来,他已经把作品在编剧工会备案过,倒不是很担心被偷窃作品的事。曰本的版权保护可不是一般的严格,除非他们是想在行业内混不下去才会冒这个风险。
女编辑复印了稿件的前几章和大纲,又和藤原圭聊了几句,给了一张名片,藤原圭在复印件上留下自己的号码便离开了,前往下一个地方。
藤原圭又来到了浅川书店,这也是家大型出版社。
在和前台说明来意之后,藤原圭一直在等候,然而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直到天色将黑,才有一个胖子走了过来,跟前台说了几句话后,走到藤原圭面前道:“不好意思是藤原君吧,让你久等了,刚刚在进行连载会议。”
“没有关系。”虽然心里把这家伙骂了好几百遍,但是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微笑。
“你的作品直接交给我就行了,来稿过多,我会逐一审查的。”
“不好意思,我这里只有原件,您可以复印一下。”
胖编辑直接叫住一个女文员,道:“工藤小姐,麻烦把这位先生的作品影印一下,回头交给我。我现在还有事,先告辞了。”
说完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女文员笑着对藤原圭道:“请和我来。”
将稿件复印后,文员拿走了复印件,藤原圭将牛皮袋塞进背包里,走出浅川书店。
一出门,冷空气便往脖领里钻,藤原圭鼻子有些发痒,于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肆无忌惮地打了几个喷嚏。
行人都下意识远离他,只有一个老太太看见藤原圭眼前一亮,走了过来:“你好,请问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明存在吗?你现在是否感觉到特别孤单呢?”
藤原圭笑着向传教士摆摆手,然后转身离开,在路过一家夜总会时,看见刚刚那个胖编辑正笑着和一群人走了进去。
这家夜总会好像是几个月前才刚刚竣工的,开业没几天就人满为患,夜总会周围豪车穿梭,充斥着打扮光鲜的男男女女。
有一个男客人喝醉了,直接从怀里掏出大把钞票,向周围挥洒。
看到眼前这副画面,藤原圭感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不是说大萧条吗?不是说经济泡沫破灭吗?那眼前这一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90年代的曰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一方面,经济泡沫破灭,企业破产,员工裁员,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娱乐业又高速发展。
除了电视电影艺术行业发展到一个巅峰,就连夜店一类的娱乐场所也接二连三地在东京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矛盾的年代,该死的东京……”
藤原圭看着夜总会上闪亮的英文招牌,笑着骂道。
这时一个醉汉将手上的一支空酒瓶随手朝着发光招牌扔去,招牌上的一个发光字母被砸中后,闪了几下后熄灭了。
……
转眼就到了周六,藤原圭也跑了许多家出版社,但是却始终没有得到什么肯定的答复。
倒也不全是因为社会派不符合市场的缘故,新人在没得到奖项的情况下,想要出道,本身就是极为艰难的。
而在曰本,推理小说类的新人奖项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无非就是两个奖项:乱步赏和恐怖小说大奖,但是这两个奖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