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的动作太紧凑了。”
因为太过紧张和重视,都变得有些保守。
他把间隔了一臂距离的岩点指给艾莫斯看,“我觉得我们的第一步应该换到这里。”
艾莫斯挠头,皱了下眉又舒展开,“有可能,我也有种拧麻花的感觉。”
他比余曜骨架粗壮些,同样的动作幅度做起来,感受也更鲜明。
成功找到了第一步失败原因,悬崖上的两人笑逐颜开,情不自禁地相互击了下掌。
余曜也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的确没错。
或许他们早就应该再大胆一点。
少年在完成第一个岩点后,屏气凝神,目光不时地交替,望向自己的手和脚。
手动看手,脚动看脚。
他将横移的基础窍门掌握得炉火纯青。
那道生动又形象的背影,在直播间里成为了老迈尔斯解说横移技巧的模范样例。
“余现在的正身横移,最重要的就是手脚移动的幅度。不信你们看余的左脚,是不是永远比左手前,他的右手从来都没有超过右脚!”
【那如果找不到合适岩点怎么办】
这样的横移法听起来不错,但对岩壁本身的要求未免太高了点吧,观众们忍不住地想,如果没找到合适的岩点,那不就凉了。
老迈尔斯就笑着指指屏幕,“那当然是换新的横移方法。”
他望着停在岩壁上的少年背影,“我猜余很快就要换身法了。”
老迈尔斯的话音还未落,果不其然,余曜就拉住手上的岩点,身体如一面旗帜般向右侧旋转,贴上岩壁。
原本弯曲的左腿就变成了伸直的状态。
反倒是原本弯曲的右腿彻底被折叠着贴在了岩壁上。
他的身体也向后沉到了几乎与右脚相同的位置。
这样近乎蹲坐的姿态,有点像是把人折叠成了平面。
【应该很难受吧】
有不懂行的观众们感慨道。
事实上余曜本人却觉得这样的姿态舒服极了。
当然了,可能仅针对于他个人而言。
侧身横移和折膝的身法如出一辙,需要将髋部乃至整个下半身的关节彻底打开。
对于柔软度不够的攀岩者而言,强行拉开的动作无异于一场酷刑。
但对于余曜这样柔韧度好到宛如天生的攀岩运动员而言,彻底打开浑身的关节,那种浑身舒展开来的畅快.感,简直就像是泡了一场热度正好的温泉,还附带了热气腾腾的桑拿浴。
折膝对他而言,更像是在岩壁上短暂的休息和放松方式。
余曜很快就在这样侧身横移的姿态里缓过疲惫,再度出手抓住下一个岩点,身体如旗般旋转成了与之前相反的折膝方向。
这样的动作幅度很大。
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下去。
但余曜的动作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觉得眼前的少年对横道毫无恐惧之心。
可真正没有恐惧感的攀岩者,同时也没有对生命的敬畏,连动作都会带着无所谓的敷衍随意感。
余曜完全不同。
他的从容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掌控,以及对可控失败成果的预料。
哪怕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路线,却又重新掉落下来,不得不换成同伴上场,少年的眉眼也始终是明亮的,锐意的,如一柄出匣而湛然的剑。
“加油!”
他甚至还能大度地给予同伴祝福。
哪怕这样的一换一的局面,很容易就让观众们生出对比之心,将他们的协作看作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竞赛。
怎么说呢,争胜的心思不能说没有。
单是余曜自己,在看见自己没能通过,艾莫斯却凭借力量和技巧轻松越过的细节,都会不服气地暗暗记住,在下一次确保自己再不出错。
艾莫斯也是同样。
上一场刚看见余曜一次成功,自己在同样位置时就会格外小心,坚决不可能出现纰漏。
两个年龄相当,水平伯仲的少年就像是暗自憋足了一口气。
你比上一次多进两寸,我就比上一次多走一尺。
惹得本来在睡觉的西点林鸮一家鸟都挨挨挤挤,从帐篷里探出蓬松的大脑袋看热闹。
但大体上,余曜觉得这样的轮换方式还是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他和艾莫斯的攀岩风格并不雷同,很多思路都可以相互借鉴,很容易就打开了原本困惑的局面。
这样你争我抢的方式也很有意思。
有点像是临时起意的一场友谊赛,如果赛道没有那么漫长就好了。
余曜再一次掉落时,气喘吁吁地望向横道的终点,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前辈们是怎么想到在路书上把这么遥远的两点连成了一条路线。
足足300英尺,换算一下就是91.44米。
仅是横道的长度,就足以抵得过三段普通的绳距。
更别提难度的定级还卡在5.14范围的最
难一档,只差一点点,就能赶上f国那条世界上第一条被定级为5.15a的“梦想成真”线。
希望自己也能梦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