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朝局乱局(2 / 3)

统筹各方事务即可,根本不需要亲自领兵亲自上战场。

所以让兵部尚书去总督三镇兵马很合适,

「准!」

「加封兵部尚书杜合晟都察院右都御史,赐王命旗牌,总领陇原丶陇西丶陇南军政要务,总督北原镇丶陇北镇丶肃州镇三镇兵马!」

「臣遵旨!」杜合晟一脸喜色的出列领旨。

陈昭钧想了想,又道:「调辽远布政使陆文渊为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宜,

升宁远知府林展位辽远布政使司参政!」

他终于还是打算动用延平帝给他留下的良臣了,不过他居然只调陆文渊入京,没有让林展入京。

最让人无语的是他居然让陆文渊任兵部尚书,陆文渊是厉害,但他也没有领过兵,没有上过战场,他甚至没有在边镇做过巡抚。

而且是陆文渊自己入京,就眼下朝堂的局面,陆文渊在京都估计也是独木难支。

或许是陈昭钧太看得起陆文渊了,觉得陆文渊能解决眼下朝堂的局面。

陈昭玄之死引起的动荡远不止如此,时间进入六月中旬,周兰在宜君府收到了内阁丶兵部和都督府同时发出的斥责,对于她畏足不前表示严重不满。

同时三镇三省总督杜合晟人还未到陇原,就先给周兰下令,命令周兰立即率领大军南下围剿流寇。

然而此时周兰刚在陇阳府和宜君府安置了三十万流民,她魔下的将士正在帮着那些流民挖井或疏通灌渠。

若是这个时候离开,先不说这三十万流民能不能种出粮食来,就说大军离去,再有流寇进入陇阳府和宜君府会如何?

一旦流寇再次进入这两府之地,那些流民肯定无法安心耕种,很可能又再次被流寇裹挟离开。

如此一来,周兰这三个半月的心血都白费了,她从北原镇和重山镇调集过来的粮食也会全部浪费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流民的问题,就算是给流民再多的粮食也是白白浪费。

唯有让流民安定下来,种出粮食,这三十万流民才会安心的过日子。

而且今年陇阳府和宜君府的老天爷还算有点良心,两个月内下了数次不大不小的雨水,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旱情,但也大大缓解了两府之地的旱灾。

如此难得的机会,周兰自然不想错过。

并且这短时间她也没有闲着,她虽然没有去围剿流寇,但一直都有收拢流民。

目前南方数县的流民都已经被她安置在宜君府。

只是此时周兰面对朝堂各部和总督的斥责和命令,有些不知所措。

突然之间,她仿佛成为了众矢之的。

宜君府府衙书房中。

周兰坐在书桌前,看着手中的公文和调令,脸色越发的难看。

她的鬓角不知何时已经染上了白发,她的眼角也爬上了深深的皱纹。

岁月如刀,在她的脸庞上留下了深深的沟壑。

「将军,我们要不要出兵?」王云巧站在周兰身后,看着总督下发的调令,

轻声问道。

「怎麽出兵?我们现在还有兵可用吗?」周兰问道。

王云巧道:「可若是不出兵,总督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周兰深吸一口气,她何尝不想出兵,但是她真的无兵可用,现在将士们都在忙着安置流民,根本抽不出兵力继续围剿流寇。

而且她手中的粮食也不足。

还是那句话,她想要的不只是剿灭那些流寇,还要让流民安定下来。

「你给总督发一份文书过去,让他给我们拨发钱粮,没有钱粮怎麽出兵!」

周兰冷声说道。

这都三个多月了,朝堂连一分钱粮都没有给她。

只要求她剿贼,却不给钱粮,这特麽的不是扯淡吗?

「就怕这样会惹怒总督!」王云巧有些担心的说道。

「惹怒就惹怒吧,他还能奈我如何?」周兰丝毫不惧。

王云巧点点头,「那好吧,我这就安排人去找总督要粮草!」

周兰这事却突然说道:「等等,再派人去打听一下代王的事情!」

王云巧神色平淡的说道:「我知道了!」

说起了,陈昭玄还是王云巧的师弟,不过她对这个师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因为她从未见过陈昭玄。

比起担心陈昭玄的生死,王云巧其实更担心杨正山得知此事后会不会伤心。

不过她的担心也只是持续了一小会,毕竟她手头上的事情很多,根本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重山镇,杨承业也收到了陈昭玄战死的消息。

比起王云巧来,杨承业与陈昭玄就要熟悉很多了。

两人以前在京都时,还经常结伴去杨家的护卫营训练。

骤然听说陈昭玄战死,杨承业的心情很不好。

「连师叔都被贼寇杀死了!」

镇标营的营地中,杨承业黯然伤神的说道。

「侯爷,这事要不要给老太爷传个信!」杨大福轻声问道。

杨承业沉默了稍许,说道:「传个信吧,不过爷爷应该不再星月岛。」

陈昭玄毕竟是杨正山的徒弟,这份师徒情分还是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