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她要两样东西(1 / 3)

长安好 非10 2161 字 8个月前

蒋海声音不高,似乎字字都在斟酌:“实话不瞒常刺史,小人与江都顾家的家主顾修,算得上熟识……”

“江都顾家啊。”常岁宁不由道:“蒋东家果真不是寻常人,竟能与顾家交好。”

顾家虽比不上崔氏那些身处政权中心的大士族,却也算是江南望族,这样的人家,大多是自认不屑与蒋海这类商贾之流往来的。

由此倒可见,这顾家家主,并非一味古板守旧之人,应是个懂得变通的。

“多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小人与顾修算是有了份过命的交情在……又因小人好棋,一来二去,便也成了个半路知己。”

蒋海说话间,时刻留意着常岁宁的神态变化,可谓小心翼翼。

他今次来,说是顶着性命之危也不为过……他原本是不欲蹚这趟浑水的,可昨晚顾修顾长善那厮,醉酒后抱着他痛哭!

一边哭,一边说什么“而今谁人不知,当下江都真正能做主的便是那位新任刺史,其人年纪虽轻,又为女郎,却有一身敢向天子讨官的莽气……若她肯出面,定能保得下我顾家”;

“而贤弟如今是在那常刺史面前挂了名的,在其面前说几句话想来还是使得的”;

还说什么“我顾家数百年传承,不能就此毁在我顾长善手中,如今能帮为兄的怕是只有贤弟你了……贤弟是为兄在那常岁宁面前唯一的人脉了”;

最后又厚颜无耻地摆出过往之事——“贤弟须知,你我之间那可是救命的恩情啊!”

彼时听得这句话,蒋海大呼荒谬,二人之间虽有救命恩情不假,但那是他救过对方的命!搞清楚,他才是债主!

但二人十数年的交情,却也不是假的。

这些年来,他在生意上遇到困境时,也屡屡得顾修暗中相助,若没有顾家,他便也不能如此顺利地坐上江都第一盐商的宝座。

故而,二人之间除了交情,亦有利益。若果真能保下顾家,于蒋海而言那便再好不过。

而蒋海之所以会求到常岁宁面前,是因顾家如今面临着被打为徐正业同党的局面。

徐正业在江都扎根许久,江都与之勾连者不在少数,这些时日奉旨查办此事的钦差太监,已抓捕了不少徐正业同党,其中大半是当地世家富绅。

而就在这两日,这把火隐隐有烧到顾家的迹象,据说被抓去的人当中,有人“供出”了顾家,是真是假还在查证当中。

也就是当初李献查办洛阳士族时手段太甚,激起了众怒的错误先例摆在先头了,此番负责彻查江南士族的钦差太监才不得不收敛着手下的力道——否则顾家也好,同为江都望族、与顾家有姻亲的虞家也好,此时必然皆已被锁拿入狱了。

“可是,的确有不少人可以作证,当初徐正业在江都之时,顾修曾接受过徐正业的宴请,登过徐正业的门。”常岁宁坐在那里,淡声说道。

蒋海心有计较,所以……这位常刺史看似从始至终不曾过问钦差查办之举,却将一切都熟知于心。

知道的一清二楚,便意味着她在掌控着此事,以往在位的江都刺史不敢说,但这位常刺史必然是最有能力掌控江都一草一木的那一个。

蒋海额头有汗沁出。

他今日,要么是来对了,果真能救下顾长善;要么是当真来错了,他自己也得跟着折进去……可怜他这花了一百万两才买回来的命……!

“是,顾修的确接受过徐正业的宴请……”蒋海端着一张和气生财的白胖大脸,口中斟酌着说道:“彼时徐正业宴请了江都城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肯去的,要么家中被血洗,要么被孤立驱逐……”

“顾家当时也是为了自保,才不得不去赴宴……但据小人所知,顾家绝不曾与徐正业合谋!若顾家果真是反贼同党,钦差又何故至今未能查到证据呢?”

“请常刺史明查,顾家至多……”蒋海声音低了下来,选了个尽量妥当的用词:“至多是中立自保而已。”

“那便是模棱两可,立场不明了。”常岁宁抬眉:“但蒋东家可知,对待乱臣贼子,从来不存在中立二字。”

蒋海后背一凉,刚要说话时,又听那道清凌凌的声音道:“不过,真要这么论起来,当初蒋东家为了自保,面对徐正业时,倒也曾有过此等模棱两可的‘中立’之举——”

蒋海心中蓦地一惊,慌忙跪了下去,心中叫苦不迭。

听着蒋海惊慌的辩解之言,常岁宁一时未有说话。

此番放眼江都,“中立”的人太多了,能活下来的,自然都“不简单”。

其中大多数人,也的确是为了自保而被迫为之,至于事后清算时,为何有的人不会被追究,而有的人却要被赶尽杀绝……其中的区别只在于政治需要而已。

而今朝廷与天子,只想借机整顿异己,抹杀士族。

圣令被一层层传达下去,这“异己”二字的界限有时便不会那么分明,一场政治动荡引起的屠杀之下,总免不了有人会被误伤。

很显然,在蒋海眼中,顾家一向不涉帝位之争,只想偏居江南,书香传家,若顾家也在这场争斗中消失,那便是实打实的误伤。

而他想替好友避开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