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1 / 2)

,只是既然天幕已经提及,他便将目光放在董宋臣、贾似道等人身上,那几个人顺势跪在地求饶,宋理宗心累挥挥手,“先押入大牢。” 总得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他深吸气,“停止建造宫殿。”得将国库的钱留下来打仗。

十八岁的文云孙抬头,他确实苦读诗书,只想报国,没想到自己日后会改名,还成了武将,甚至名垂青史,只是听天幕的语气,宋朝仍然不可挽回。他的情绪低落几分,但随即又打起精神,不管如何总要试一试,这一次,官家或许不会那么糊涂。

他无视周围其他人的目光,认真看着《过零丁洋》这首诗,并且将其珍藏夹在书中,他确信诗中的情况日后不会发生。

日后若是真的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文天祥抿紧唇,他想起最近父母在忧心他的婚姻大事,若是那样,他就更不能成亲去祸害其他女子。

他宁愿自己身陷囹圄,也不愿家人同他一起受罪,只是想起已经逐渐年迈的父母与兄弟姊妹,文云孙在心里默默地道声抱歉。

朱元璋也听过文天祥,他甚至还读过这首诗,对文天祥的大仁大义深感敬服。

康熙也很佩服,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做出这样大义凛然的举措,实在是难能可贵。

【大家也都知道结局,文天祥带领的士兵都是临时组建的,又怎能打的过元军?于是在常州文天祥率领的军队大败,1276年,宋朝投降、文天祥作为使臣与元军议和,因为与敌方主帅争论被拘捕,之后千方百计才逃回小朝廷[6]。此时的宋朝国土锐减,从一个泱泱大国沦为一个小国。】

【1278年,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等人拥戴赵昺为帝[7],这时他才七岁,从76年到78年,同文天祥一起共事的人不是被俘就是战死,在78年文天祥被俘,被俘过程中他一心求死,但忽必烈想要他投降,文天祥便没有死,只是他仍坚持不投降,也在被俘虏期间写下了那篇《过零丁洋》。】

【就如同孟子所写的文章: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8]。也像司马迁所写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9]。文天祥宁死不屈,彰显我华夏民族之气节,陆秀夫及赵昺也是如此。】

嬴政心想,果然还是赵匡胤一脉有骨气,虽然也曾同外敌和谈,但终究是没有辱没先祖。

扶苏很是难过,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被迫当了末年皇帝,下场注定是死。

刘彻喃喃,“是啊,死也要站着死。”华夏民族永不屈服。

文武百官也都仰头,认认真真看着天幕,每个人的眼睛中或多或少地蓄出泪水。

李世民握紧拳,他看向其他人,皆是满脸泪水,是啊,这种即便灭国又如何?华夏之魂永存,那样跪着求生才是遗臭万年。

一旁还小的李承乾想着此时比他小的赵昺,他抿紧唇,希望赵昺能活下去,但他知道这样的希望很渺茫。

新朝建立,怎么还会允许前朝皇帝存在?

宋朝

赵匡胤目光灼灼,即便赵匡胤让他不要再听他也不走,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或许是执着天幕说的那一点骨气。

宋朝皇帝真的跪太久了,赵炅时期勉强可以,但是再往后就不行了。

他固执地坐在那,眼睛一眨不眨。

宋神宗、宋哲宗以及还没有昏庸的宋朝皇帝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心脏砰砰地跳,不知能否受得了天幕接下来的话。

年仅七岁的赵昺红着眼睛倔强地没有流泪,陆秀夫看的一脸心疼,此时前线还在打仗,文天祥也没有像天幕说的一样被俘,全靠那本抽奖得来的书,他忍不住开口,“官家,这次宋朝必定不会灭亡。”

即便灭了也要多杀几个元军!

赵昺绷着脸用袖子擦了下眼睛,“丞相,朕相信你。”

朱元璋站起来,“说得好!”

与其屈辱求生,不如站着求死,总比宋钦宗和宋徽宗强。

康熙被震撼到了,他似乎有些懂了汉人的想法、民族大义、民族气节,单单几个字却能让所有人都记住文天祥这个人,他拧紧眉,最终长叹一声,终究是立场不同。

【宋朝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宋朝与元朝的决战,1279年,元军直逼崖山,包围南宋,张世杰等人抓耳挠腮想战胜之法,可惜只阻挡了对方的火攻、却仍抵挡不住元军的进攻,张世杰的外甥被俘;后元军又继续发起猛攻,进入宋军内部,张世杰等人仓皇乘船带着赵昺逃亡[10]。】

【此时的元军还在穷追不舍,陆秀夫见逃不掉,于是背着八岁的赵昺跳海自尽,随后十万多军民也相继跳海,这便是最悲壮的崖山海战。此战宋军大败,也宣布了大宋王朝的灭亡,享国319年[11]。】

嬴政蹙眉,怪不得天幕一直说要注意海权,崖山海战不就是个例子?大秦也有水军,但还不够。

扶苏怔愣许久,宋朝没了,那个小皇帝也死在了海上。

刘彻听到八岁的皇帝死时他沉默了,他看向自己的儿子刘据也才几岁而已,这个年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