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1 / 2)

死的好啊!

只可惜不能手刃他们。

此时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所有叛军,军心顿时涣散,他们为天幕的话所动摇,他们是大唐的背叛者,是恶人?

安禄山和史思明顿时大惊,可是他们的话不管用了,所有人丢盔弃甲只顾着逃窜,安禄山和史思明就眼睁睁地看着唐军对着他们冲过来。

“安禄山/史思明,拿命来!”

【在安禄山和史思明相继死后,这场战争也似乎到了结尾,公元761年,唐军数次击败叛军,追击史朝义,于公元763年春天,史朝义无路可走自尽而亡,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了[5]。】

【这场战争,唐朝是胜利者吗?是的,因为最终赢了,是失败者吗?是的,因为安史之乱死了足足3600多万人,那些在唐朝繁盛时期增长的人口似乎一瞬间全部消失,仿佛根本不存在一样。】

【但安史之乱的影响还继续影响着唐朝后期,社会动乱,所有百姓无家可归;安史的旧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因为战乱劳动力骤然减少,国家不得已增加赋税,底层百姓活的更加艰难;边疆少数民族也伺机而动,趁乱夺走陇右、河西走廊,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和隋朝末年特别相像?真希望还有另外一个李世民可以拯救唐朝,可惜李世民只有一个。】

嬴政听完也不禁升起一股怅然,是啊,李世民那样的天纵奇才只有一个。

即便安禄山和史思明死了,也不能让刘彻高兴,这场战争死伤无数,如此惨烈。

房玄龄低声叫着怔愣住的李世民,“陛下,陛下我们还有天幕。”

是啊,还有天幕,绝望的李世民忽然打起精神,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天幕,上面出现了几个小红点,点进去一看,果然是那几个不肖子孙的好友申请。

开元年间。

李隆基望眼欲穿,看到自己的好友申请被通过的时候,他落泪了,连忙抓着张九龄的胳膊,“曾祖父同意了,张爱卿,我们有救了!”

张九龄心情也相当激动,有太宗陛下在背后指点,大唐肯定不会再重蹈覆辙。

天宝年间。

天幕的话让李隆基直接昏过去,醒过来的时候整个人虚弱至极,第一句话便是,“朕要禅位。”

他也没有脸面继续当这个皇帝。

朱元璋也不由得想,如果是李世民,或许真的可以拯救大唐。

康熙看着自己的天幕,他已经加了自己皇阿玛他们的好友,或许那个时期的大唐真的可以改变衰败的结局吧?

第89章 弱国无外交

89

【因为安史之乱,大唐朝廷俨然没有之前的威慑力。吐蕃趁着安史之乱已经悄悄吞并了大唐的十几个州、还占领了河西、陇右。公元763年,唐代宗初期,国家才刚刚安定下来,吐蕃再次东侵,攻占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1],这便是‘天子九逃、国都六陷’中的第二次。】

【随后郭子仪等人击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怀恩之乱,使得国家暂时安定下来,然内忧外患始终无法解决。】

【公元779年,唐德宗即位,意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却引起三镇叛乱,长安再次沦陷,唐德宗从长安逃亡至奉天又从奉天逃亡至梁洲,足足五年的奉天之乱让唐朝再次元气大伤,不得已采用姑息态度维持现在的状况[2]。这便是第三次。】

【在唐德宗和唐僖宗之间,虽然出现过短暂的革新和中兴,却并没有任何太大的作用,只能说安史之乱带来的危害太大了,大到让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将唐朝的脸面踩在地上。国家太混乱、农民起义自然也会兴起,黄巢起义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公元880年,起义军发动北伐,十二月抵达长安附近,唐僖宗仓皇逃亡四川[3],几乎没有任何抵抗黄巢起义军就攻陷长安,这便是第四次。】

所有人怔怔听着,那繁华的唐朝似乎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变得不堪一击,连皇帝都到处逃亡,更何况是百姓。

嬴政仿佛看到了明明是悬挂在正午的太阳却在以极快的速度下落。

刘彻同样叹息,看着周围的景色,这是长安啊,不仅是大唐的长安,也是汉朝的都城,如果长安有人的思想,又会不会埋怨他们没有守护好它?

李世民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眼泪也再也流不出来,只是听着天幕的话却仍感到很难受。

只怕唐朝要就此灭亡了。

天宝年间。

李隆基躺在床上出神喃喃,“全是我的错。”

他捂着脸,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他造成了安史之乱,他已无颜去面对其他人。

不久,唐肃宗李亨发现李隆基不知何时死在了床榻上,手中还握着杨玉环的遗物。

朱元璋叹息,“唐朝大势已去。”

已经无力回天了。

康熙命人将所有都记下来,以传后代子孙,切记莫要怠政,一步错步步错啊。

【唐僖宗还记得吗?就是之前那个认宦官做义父的人,他一个人便在这其中贡献了两次。公元885年,唐僖宗重返长安不久又在十二月逃到了凤翔,虽然日后又回到长安,但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繁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