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长孙皇后终于转醒,当看见身边的李世民时,她的眼泪刷地掉下来,她的兕子才那么小,怎么会那么早就去世?
李世民安抚拍着她的后背,“之前的体检单不是说暂时没问题吗?”
其余几个孩子也跑过来,长孙皇后的情绪才稳定下来,出去和其他人一起看天幕。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的妹妹安全出来,他放下心,“刚刚天幕正讲到陛下和娘娘。”
李世民听到凌烟阁的时候,笑了笑,“看来这次要早点建造凌烟阁了,不然知节怕是等不及了。”
程咬金红着脸支支吾吾,其他人也急啊,怎么只说他一个?
只是看见大家的笑容,连长孙皇后和几个孩子都笑了,他也不再纠结,昂首挺胸,知道凌烟阁里有他,急才是人之常情!
再继续往下听,李世民的笑容渐渐僵住,大唐将诗词说的那些地方都丢了?
最后听到有人带着眼泪去他的昭陵时,李世民疑惑,“到我的坟墓去哭?”是为什么?如果人少还能理解是去纪念他,可是听天幕的这个意思,不像人少啊。
朱元璋也想起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有的已经被他杀了,他怔愣许久,叹气,果然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想的多,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只要不犯大错,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在唐朝,有这样一项制度: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时,须到唐太宗的墓前哭诉[2]。唐朝诗人李洞曾写诗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3]。大抵是唐朝人的浪漫吧,他们用这个行为去怀念、思念他们的明君唐太宗。】
【对臣子好,李世民同样的对妻子和孩子也好,别人都是母凭子贵,到了长孙皇后这边就是子凭母贵。对于长孙皇后所出的长子李承乾,李世民甚爱之,登基之后便立为太子,之后派房玄龄、魏征等朝廷重臣加以辅助。李承乾身体不好,李世民舍不得他读书太累,但李承乾却丝毫不松懈,在李世民询问治国之道之后显示才能,李世民一高兴就去和臣子炫耀,仿佛在和臣子说:快来看,我儿子真厉害!】
【同样的,李世民也很喜欢长孙皇后的其他孩子,李世民对次子李泰也十分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一日不见就派白鹘送信,往返数次,甚至因李泰太过肥胖,担心他上朝的时候太辛苦,允许他乘坐轿子上朝。在长孙皇后病逝后,亲自抚养其下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和晋王李治,从这些就能看出李世民又多爱妻、爱子了吧?】
【那为什么在李世民去世之后,不是长子李承乾登基,反而是幼子李治登基?】
嬴政已经从中窥探出一二,恐怕又是兄弟相争。
刘彻咋舌,“还真是个痴情种啊?”
对妻子和孩子都这么好。
杨坚握拳,似乎有些不忍继续往下听,偏偏天幕还在继续说。
武德年间。
已经被改立为太子的李世民迫切地想知道,是啊,究竟为什么不是长子承乾。
他一时竟想不通。
李元吉则是撇撇嘴,心中十分痛快,就算你得到了皇位又怎么样,你的儿子还不是自相残杀,这都是你的报应,李世民!
贞观年间。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几个儿子身上,抿紧唇,不想让他们继续听,最后叹了口气,继续听吧,总要知道究竟到底哪里错了。
长孙皇后揪着手帕,心里十分紧张,一想到承乾日后会逼宫,她就眼前一黑。
怎么会到那个地步,他可是太子啊!
武则天目光悠远,她入宫的时候长孙皇后早已病逝,虽从未见过,但却听过其与太宗皇帝伉俪情深,不由得想起了已经逝去的李治,以及两人相濡以沫的场景。
朱元璋昂首挺胸,觉得这件事唐太宗还是要和他学学,太子就应该独一无二,不能与其他人等同。
康熙也同样看向自己的太子胤礽,这可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没有之一。
【这就不得不谈及到一个教育的问题,作为皇家太子,下一任的储君,李承乾无疑是有着非常良好的教育资源,加上李世民十分疼爱他,给他派去的老师都是像魏征、孔颖达等这样敢犯颜直谏的臣子。但这样的教育真的适合李承乾吗?】
【事实证明不合适,李世民能接受谏言,那是他有足够的自信,且阅历上去了,根本不惧怕别人的评价。但是李承乾他还是一个少年,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自尊心非常强,别人说一句重话就会哭。李承乾没哭,但委屈是无可避免的,盖个房子会被批评,被比作秦二世。日益的批评、劝谏,加上母后离世无人安抚,身患足疾、不良于行的难堪,自然整个人就越发自卑和焦躁。】
【再看到父皇同样疼爱弟弟李泰,也会惊恐,是不是自己这个太子要被换了。】
【偶然得知李泰有夺嫡之心,李承乾开始放纵自我,宠幸太常乐人、私引突厥入宫、不敬师长。唐太宗知道这些事情,也没有想废太子,只是将男宠杀死、命人告诫李承乾。然而父子两人的隔阂没有消失,反而愈来愈深。】
【直到李承乾忍不住,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同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勾结,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事情败露,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