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终究没能逃出,你的手掌心!(2 / 4)

一句句的议论传入马谡,也传入杨仪的耳中。

马谡微微摇头,“原来是祭奠刘焉哪,呵呵,世人皆慕虚名,究是刘皇叔也不能免俗啊!”

杨仪听着,依旧不说话。

他觉得…因为云旗那封答卷中提及的,今天这“祭奠”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咯!

拭目以待吧!

那边厢。

诸葛亮与刘备坐在同一处马车内,法正也在…

刘备要推行什么,单单诸葛亮的支持是不够的,因为诸葛亮身后的仅仅是“荆州一派”,而法正背后的是如今更庞大的“东州派”。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刘备侃侃道:“曹操纵是大奸大恶,却也会在一篇《度关山》中写出这样的‘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的诗句,想来他也是悟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他是清楚的…曹魏若只要立足一代、两代,那或许只用宗室与氏族足以,不用在乎黎庶的死活,可若想曹魏历经千秋万代,屹立不倒,就一定要有这份‘天地间,人为贵’的清醒认知。”

刘备说到这儿,诸葛亮却从怀中拿出另一封竹简,交给法正。

他解释道:“此为曹操在其属国颁布的《租调制》,早在建安五年时,就开始颁布,予以实施,近些年推广到整个北方!”

“说这《租调制》改变了大汉绵延四百年的口赋(人头税),丝毫都不夸张,而这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触目惊心哪!”

诸葛亮的语气很重,其中带着几分痛惜。

此前,诸葛亮与刘备一门心思都在“蜀中内部”,在“抵御曹军”上,从未静下心来去查看曹魏的政令。

而恰恰云旗的一封答卷,将“废除人头税”,推行“摊丁入亩”映入了刘备与诸葛亮的眼帘。

这也使得他们对曹魏的农政、田赋制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这不调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曹操在“税赋”的改革上已经遥遥领先他们。

曹魏的《租调制》可是一定程度上废除了人头税…

简单点说相当于,曹操直接取消了他辖下九州的“人头税”,将之改良为“按户计算”,每户每年固定的份额。

也就是,每亩收田租四斛,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

不得随意增加。

比起原本按人头缴税,这等缴税的手段,无疑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整个家庭的赋税负担。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生一个和生五个,缴纳的税是一样多的。

事实上,两汉在田租制之外,还要缴纳刍税和稾税,这就相当于“田租附加税”。

可以说,在税收这一项上,曹魏是领先于蜀汉与东吴的。

也是更得人心的!

而这些…

如果不是因为关麟的答卷,刘备与诸葛亮不会注意到这里,法正更不会注意到。

他们还被蒙在鼓里!

故而,此刻的法正看着竹简,已经有些触目惊心的味道了。

“东吴的赋税都是直接归于各大氏族的,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巴蜀与荆州,还在按照大汉原本的租赋制在收取百姓繁重的人头税么?”

法正一针见血的问到了最关键的所在。

诸葛亮重重的点头,语气中却带着几分悲壮。

“是啊…倒是不曾想,我巴蜀与荆州的百姓,倒成为负担最重的那个了。”

“孝直啊——”刘备正想开口,想要继续去引导,去劝。

哪曾想,法正大手一摆。

“主公不必多说。”

法正展眉道:“且不提东吴,曹魏在赋税的改革上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前面,而关云旗提及的这一封‘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比之曹魏的租调制,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这无疑对主公是有利的,而但凡对主公有利,我法正又如何不会全力支持呢?孔明伱只管说,该怎么做…这些东州的官员,我来游说,他们支持也就罢了,不支持的,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们不反对!”

说到最后,法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冷冽。

说起来,法正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诸葛亮能看出“摊丁入亩”的能量,他法正又如何看不出来呢?

同样的,法正也看能出,这摊丁入亩是比曹魏的“租调制”高明何止十倍,但实施起来,也会更困难十倍!

可既是对“好基友”大有裨益的,他法正如何能畏惧不前?

这种时候,他必须走到最前面。

看着法正这副模样,刘备微微捋须,笑道:“孔明,我说的不错吧?这摊丁入亩,孝直必是支持我们的!”

诸葛亮轻挥羽扇,似乎法正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让他心头的大石头能够安然落地。

“孝直既如此说,亮就放心了…”

“只是…”法正突然吟出这两个字,一下子让诸葛亮的心情再度悬起。

法正的话还在继续,“我只是在想,究是曹操在废除人头税之后,也只能想出以户为单位收取税赋,以此鼓励百姓生育,这算是微微的改变;可‘摊丁入亩’直接将人丁的税赋悉数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