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没人来家里找麻烦,街坊邻居和之前一样和气,沈春恒和秦艳华便决定留在城里,辅导沈清然三姐弟的学业,及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过了元宵节,周父就拉着周母回周家湾。
城里的生活虽比乡下好,但周父更喜欢周家湾,那里有兄弟陪着喝酒聊天,有人听他吹牛,还时不时的发出羡慕的惊叹声,比城里的日子,舒坦多了,也更有成就感......
周庆平返回单位,周庆安、妮妮去了京都后,周荣的生活非常简单。
除了工作,就是读书、看报、练字,偶尔去看一下电影。
有街坊邻居觉得周荣家太冷清,人也孤独,劝她找个老伴。
周荣笑了笑,摇头拒绝。
她在年轻时最需要人帮扶的时候没有找男人,现在事业有成,儿女孝顺,没理由找个老男人来添堵。
这个年龄找老伴,就意味着对方子女成群,她不仅要照顾一个老男人,还要应付人家的一群子女,想想就累。
还是一个人过吧,潇洒又自在......
71年,京大、华清大学不知因何原因,没有招收工农兵学员,一些想读大学的孩子,陷入迷茫中。
72年春,京大、华清大学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9月份开学,大家为之欢呼。
周家湾得了两个名额,很多知青给周传景送礼,希望拿到名额为自己谋个出路。
周传景没有收任何人的礼,和周传义商量后,把名额给了村里两个读了高中,且懂事孝顺的孩子,让他们去省城上学。
要是学习成绩好,毕业后学校又没有其他安排的话,就到大队里当文书。
这安排让那两个得了名额的孩子非常开心,连连保证会用心学习,为村里争光。
一些孩子,见读书还是有用的,开始重视学习,希望周传景和周传义能看到他们的优点,日后还有好事的话,能优先考虑他们......
刁四顺已经打扫了三年多的猪圈,虽说后来又分了些不服管教的知青来帮忙,但这活真的太累了。
他曾试图找周传景说好话,希望调离岗位,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被训了一顿,说他拈轻怕重,不符合接班人标准。
刁四顺不敢和周传景硬刚,只能咬牙干着那份苦差。
黄娇娇已经回城了,后面来的几位知青,在父母的安排下,也有回城的。
没背景没资源的,只能继续待在乡下。
刁四顺不想“扎根”在猪圈里,决定“兵行险着”。
知青点的女知青,在刁四顺看来,都是势利眼,她们只和家境差不多的人一起玩,像他这种家里无权无势的,好多人都不正眼看他。
刁四顺之前追过几个家境好的女知青,没有一个成功,还被人家奚落一顿,他觉得没面子,有段时间不和任何女知青说话。
可他现在要摆脱困境,只能继续寻找目标。
排除了一圈,刁四顺发现,只有罗大芬最容易得手。
那女人不就是想要孩子随她姓吗?
依她便是!
只要自己混出一番名堂,给孩子改姓比吃饭喝水还简单。
不改姓也没事,自己一个大男人,有出息了,还怕没有女人生孩子?
想明白后,刁四顺开始向罗大芬示好,经常在她去学校的路上候着,制造偶遇,然后打招呼,还帮她挑水劈柴。
罗大芬没有拒绝刁四顺的好意,还夸他为人勤快,是个好男人。
刁四顺见罗大芬不排斥他,暗自窃喜。
等两人再次“偶遇”时,刁四顺直接问罗大芬能不能和他处对象。
罗大芬:“我不谈没意义的恋爱,我的对象,必是我以后的男人,你能接受我们的孩子随我姓吗?”
刁四顺:“能!不管和谁姓,都是咱俩的孩子,我不介意。”
罗大芬笑笑:“你的思想觉悟就是高,将来定有一番大作为,你既然同意了我的要求,我们就开始交往吧。”
刁四顺:“诶!”
两人交往没几天,刁四顺就向罗大芬诉苦,说他一个大男人,天天铲猪粪,一点面子都没有,要是能和罗大芬一样,当老师就好了,体面,工资也高。
工农兵大学在全国推广后,大家重新敬重身份没问题的知识分子,对老师也客客气气的。
周家湾的知青,开始羡慕罗大芬,觉得她不用下地干活,每月还有固定工资,和工人没啥两样。
可大队的小学不招老师了,他们想送礼,弄个名额都没办法,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罗大芬每天“光鲜亮丽”的去上班......
罗大芬知道刁四顺心里在盘算着什么,她装作听不懂,一声不吭。
刁四顺以为罗大芬没听明白,直言道:“每天往返学校上课很辛苦,你和之前比,都瘦了,我看着就心疼,要不你在家里休息,我帮你去教书,赚钱养你?”
罗大芬:“这不太好吧?我有手有脚的,身体也没病,在家吃闲饭,别人会说闲话的,学校那边也不会同意你顶班,除非我怀孕了,需要在家待产,不然其他理由,说不过去。”
刁四顺眼睛一亮,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