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文化即使落后消弭,也需记录。(2 / 2)

有趣的一环。

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

与其说刺青是刑罚,不如说是警示,最大的例子,便是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但还是那句话。

华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

汉文化中,刺青的作用是警示,也常常见于刑罚。

但在其他文化中却未必如此。

文化的差异是需要包容的,而不应该有文化歧视,纹身也不是什么混子专属,更不是舶来品。

在滇南。

纹身文化就是最直接的装饰艺术,历史甚至要追溯到中石器时代。

在少数民族文化传说中,纹身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让死者的阴魂认不出自己,后来,则开始有人将本氏族的图腾崇拜纹在自己身上,寓意着圣物附体,给人帕瓦。

直到后面发展后,原始的人族开始觉得,这具有一种美。

在民俗学的研究中。

滇南少数民族的纹身,是紧密与其文化,历史,传说,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即使到了现代。

也依然有许多傣族,独龙族,佤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抱有着这种习俗。

这其中,甚至包含对祖先,对古代英雄的崇拜。

甚至仍然是现代,这些民族也并没有使用“科技”,依然沿用着现代人视角看来,很危险的“古法”。

而且,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要求,只有接受了来自于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才能具有族内地位,一些男女成年之时,这甚至会成为一种成人礼。

这一路走来,见识到了这些稀奇古怪的民族习俗,各式各样的多元文化。

李景霖的感触也颇多。

是否是陋习,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谨的学术问题。

若是从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个人意愿,接受度,以及其蕴含的艺术价值来说。

一众专家坚决认为。

这样的文化习俗,应该“不主动推广”“不广泛提倡”。

但要“保护”“传承”,并且“尊重”。

在现代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冲击之下。

纹身,这种对于黎族人民来说,很纯洁,很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正在逐渐变少。

手艺也逐渐失传。

于是,在征得当地人同意之时。

科考小组带着高档摄像机,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了一家仍然保留着古老气息的城寨之中。

找到了已经年近70,部落中最后一位纹身手艺人。

为一位愿意传承先祖文化,刚满18岁的年轻人,进行纹身。

并且,将整个流程,记录下来。

古法,总有落后的一天,习俗,也会改变,手艺,更是会被取代。

一些民族文化的逐渐消逝,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但作为李景霖个人来说,保护好独特而灿烂的文明遗产是很重要的。

这不是守旧。

哪怕对于一些文化习俗,李景霖自己也认为,落后了。

但保持尊重,并且记录下来,哪怕失传是历史必然,也起码要让后来人知道。

有些文化,曾经来过,也曾经灿烂过。

它们寄托了一群人,在悠久的岁月里,刻下那浓墨重彩的灵魂。

时间缓缓度过。

李景霖也在山里跑了一个多月。

绝对算得上是颠沛流离。

毕竟,虽然国家大力修建了很多路,基建拉满

但走山路对于李景霖这“娇生惯养”“细皮嫩肉”的城市娃来说,确实还是有点炸裂了。

待李景霖和洛诗瑶终于从山里出来以后。

整个人可都黑了一大圈。

甚至衣服都换了两茬。

鞋子更是扔了三双。

还真不是浪费或是矫情。

常走山路的小伙伴应该能知道,若是真在山里滚两圈出来后,再皮实的鞋,都很可能报废。

和洛诗瑶来到昆昆昆明。

再次见到马教授后,迎来的是一波非常爽朗的嘲笑。

“哈哈哈哈哈!李小子,这山里是真养人啊,你看你黑的。”

“.老马,你不说话的时候还挺帅的。”

李景霖撇了撇嘴。

自己在照镜子对比以前照片的时候,人也是十分炸裂的。

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想明白。

为什么当地人能保证白净水灵。

但我就直接炸裂了呢?

这东北的冻梨,来到南方山里,就真得捂坏?

“我现在只想赶紧找到你那朋友,把工作给做了。”

李景霖嘟囔了起来。

“大老爷们黑不黑的能咋的,憋工作室里养几天就好了”

“哈哈哈!”

马教授更是忍俊不禁。

但还是收敛了许多。

毕竟

哪怕保养的很好,洛诗瑶也免不了变的黑了一些.再说可就不礼貌了。

“行,我马上带你去。”

马教授笑了笑。

“没吃饭吧,要不一起去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