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卫家人的算计(1 / 2)

(架空年代,故事背景纯属虚构!

走过路过i的宝子们,可以在此处暂存脑花哦!

离开时记得取走就好!)

钟鸣漏尽,万籁俱寂。

毛纺厂职工家属院。

卫家的窗户里,还透着微微亮光。

伴着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和门外透亮的夜色交相辉映。

“妈,已经7月底了。”

“什么时候把人送去下乡?”

“毛纺厂入职的时间快到了,您忍心让您的小闺女去乡下吃苦?”

卫小妮苦着脸向钱母哀求,眼珠子却在黑夜里秃噜噜的乱转。

要她说,真要去乡下吃苦,也不能是她这个亲闺女。

只要家里能有一个孩子下乡,知青办那边也不会总玩命催促。

这个月,算上前天,已经来催了三次。

钱母轻拍卫小妮的肩膀低声安慰,月光下,她的面相刻薄狰狞。

“小妮放心,咱们家今年就一个下乡指标。”

“再没人比卫诗云更合适了。”

“妈可舍不得让你下乡,你大姐下乡那是迫不得已,你不一样。”

至于有什么不一样,钱母没有明说,卫小妮也没心思深究。

两个人各怀心思,目标却是一致的。

在钱母看来,只要送走了卫诗云,工作名额怎么着都要落在自家闺女头上。

都是卫家的孩子,工作名额给谁不是给呢。

睡在另一边的卫父,听着母女两个的交谈,忍不住翻过身来插两句。

“名额落在头上是一回事,落实下来又是另一回事。”

“明天和诗云那丫头好好说说。”

“要是出了岔子,你们娘们就去后悔吧。”

卫父的搭腔就是个程序,算是表明一下当家人的身份。

大男子主义做派,端的是稳稳当当。

钱母听到卫父出声,忙不迭的点头应承下来。

“知道知道!”

“明天一早我就去请假,回来就去和那丫头好好说说。”

对卫父钱母来说,卫诗云就是性格怯懦的软柿子。

他们做长辈的,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这么些年也习惯了。

“说话的时候柔和点,别总和平时一样骂骂咧咧。”

“那丫头就是个胆小的。”

“你但凡声音大点,就能吓得六神无主。”

卫父怕钱母说话太有攻击性,还在一旁小声的提点几句,就怕说不到点上坏事。

自家侄女那性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在乡下被掰正过来。

听到卫父的叮嘱,钱母在黑暗中翻了个白眼。

不过是无父无母的孤女罢了。

他们当大伯大伯娘的,能给口吃的养大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正式工的名额,她才不惜的搭理那晦气的东西。

想归想,嘴里吐出来的话却换了意思。

“我还能不清楚那丫头的脾性?”

“你就放心吧,肯定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卫父听到钱母的回答,满意的点点头,就该这样才好。

他们好不容易才在城里安了家,就指望着越过越好,哪里还能再回去乡下务农。

下乡容易,再回城,可就难如登天了。

卫父心里暗暗叹息。

听着卫父钱母的交谈,卫小妮眼角的得意之色更甚。

下乡这种光荣的任务,还是留给优秀青年去完成吧,比如睡在隔壁的卫诗云?

在卫小妮看来,下乡是真苦。

她不是没幻想过乡下的悠闲生活。

却被她妈言语间描述的场景,惊吓的所剩无几。

她妈是咋说来着?

什么,一年四个季节,三个季节都在田里忙活。

什么,才刚刚化雪,就要去忙活翻地。

又什么,即便是大雨滂礴,也要带着草帽在田地里抢收。

每每想到钱母的描述,卫小妮都会唾弃自己的异想天开。

她怎么会想不开,觉得在乡下可以偷懒?

本来还存有的一点念想,在看到回城探亲的几个女知青的现状,也彻底的被打消了。

走的时候还算脸颊圆润,这次回来,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脸颊干涩黢黑,头发干枯毛躁。

眉毛直愣愣的四处乱跑,嘴唇周边还多了大大小小的红疙瘩。

眼神里也没了下乡时的愉悦,只剩满眼的麻木和空洞。

要不是还能依稀认出原本的样子,那几个女知青早被家属院的人赶走了。

每每想到下乡的惨状,卫小妮都浑身颤栗。

卫父和钱母又嘀嘀咕咕说了一会儿话,看到卫小妮困的直点头,这才让人回了自己房间休息。

卫家住的是筒子楼,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之一。

最高的楼层只有七层,徒步是唯一的行进方式。

每层楼,有面对面两排住房,呈‘回’字型分布,只有楼梯所在的一面没有住房。

一层楼有五十几家住户,也是家属院的长居形态。

卫小妮出了父母的房间,借着月光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