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顾明月的审美也算是培养出来了。
若是从前的她,她是舍不得丢掉一点儿布料的,在河源村的时候她一年都未必能有一件新衣裳,亲娘金氏在世的时候还好些,就算再穷,金氏一年也总会扯上一匹布料给顾明月做一件衣裳,也没什么精细布料,凑活能穿,干净整洁就是了。
后来金氏去世以后,顾明月就没再穿过新衣了,家里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别说做衣裳,饭也吃不起,但她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衣裳没得穿,只能自己想办法,把两件衣裳裁了缝成一件,或者是穿别人的旧衣服。
大家都知道她没了亲娘,多少有些心疼她,见她穿得破烂,有些家里养过小孩的,也会把家里多余的衣服给她穿。
所以她打小穿的就是有补丁的衣服,再不然就是旧衣裳,审美一塌糊涂。
后来到了姜家,姜家给她们发了下人穿的衣裳,虽然不是很精细,但至少布料都是棉布的,穿着舒坦一些,不过颜色也有限,大多都是青蓝白三色,新年里头倒是会做些喜庆的,有桃红、新绿等颜色。
丫头们的衣裳虽然简单,但也是有裁剪的,顾明月还跟着竹香学绣花,她们绣东西是给太太姑娘们绣的多,这些人的衣裳比他们自己的还要讲究一些,配色也更多,竹香耐心,总会细致地教她。
如今顾明月就很清楚,花青能配杏黄,殷红和藤黄、松柏绿也很相配,衣裳不能一味同色,穿着就像直筒,偶尔要讲究“撞色”。
这样的眼见是她在河源村学不到的,只有在姜府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
这也是许多人更愿意娶世家女的缘故,世家底蕴悠长,能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更优秀一些。
王掌柜做好了衣裳便列了册子送进府里,顾明月都细细瞧过了:“姑娘我跟你说,我还在里头挑出来了点儿毛病。”
她可不是故意挑的——那套衣裳是蟹壳青的主色,姑娘原先说配银饰会更好一点,但王掌柜记糊涂了,配了金饰送过来的,还是那种很沉的颜色,显得整个衣服都老气了。
对待顾明月,姜云瑶采取的是夸赞机制。
她和顾明月聊过天,知道这小姑娘从小就是被打压着长大的,家里那些人都说她不好,虽然顾明月没放在心上,可她却记在了心里。
不管顾明月做什么,她总是会夸一夸她做得不错,若是有什么做得不好,她也会委婉一些告诉顾明月。
所以顾明月肉眼可见地自信了一些。
若是换做之前,她可不一定敢挑什么毛病。
等收拾完了,她带着顾明月去了衣料铺子。
铺子也已经重新装修过了,一共上下两层,原来二层是做仓库用的,姜云瑶叫王掌柜在上头开了两个大窗户,做的倒也是木质的窗,但上头糊了窗纱,极透光的那种。
用的也是铺子里有的布料,但凡路过这一条街又识货的人多少都能看得出来里头的含金量。
姜云瑶读过《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带着她游览大观园,到了潇湘馆的时候叫人拿软烟罗给林妹妹糊窗子,就是为了显示自家的富贵。
姜云瑶倒没想显摆自家铺子的富贵,她想到的是不同的季节、天气用不同的布料糊窗户,换的速度够快能让人觉得她们铺子里的布料品种多,换的布料质量越好、越名贵,越能让人相信她们铺子里的实力,若是有什么难寻的布料,人家指不定就能想起她们这个铺子来。
还有就是不同的品种的布料哪个糊窗最好看?又能透光又好看,也能显示出铺子的品味,更让人信赖了。
当然,更不必说若是有人上了二楼,看见那些呈现在阳光下的成衣、料子会觉得多好看了。
一举多得,她装修这铺子也没费什么钱,只花了些木料钱,糊窗的纱料是铺子里本来就有的,连姜逢年给她的那二百两银子都没动用。
早在窗户装好后便有人路过问过了,只是那会儿还没开业,她叫王掌柜准备了“宣传单”,但凡有问的,便一人发上一张,又细细说明了什么时候开业,请对方留意。
她进门的时候王掌柜正笑眯眯地叫人收拾东西呢。
第60章
王掌柜乐呵呵地给姜云瑶展示了最近做的请帖:“路过来问的客人多,已经送出去好些了,听您的话,每一个来要帖子的人我们都送了册子。”
那册子和阆中的时候可不一样了,阆中那会儿是布料,且那个时候是急着解难,赶时间做得相当粗糙。这回姜云瑶做的是和现代类似的T台秀——地方太小不能真的做成T台,直接做成了册子,上头是找人画的衣裳样子又细细地裁了布料贴上去的。
这样子的册子也不止一种,随手给路过的人发的是成本最低的,都是画的衣裳样子,旁边都备注好了布料款式,贴了布料参考,再精细一些的是请了画师画的,比最简单的册子多了大致的穿着效果,也就是所谓的T台展示。
最精细的册子她没叫王掌柜做太多,因为造价太高,那是直接用布料裁了以后贴成了衣服的样子,哪块用了什么布料就贴什么样子的,要不是古代的人偶娃娃太敏.感,她指定是要让古代人见识一下什么叫BJD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