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踏上了前往西境的征程,一路上,他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己此次被调离咸阳,前途未卜,但他心中始终怀着对秦国的忠诚,决心在西境为秦国守好边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未如白起所料。
在白起离开咸阳到达西境后不久的咸阳。
一名范雎安排观察白起的侍从从西境归来,匆匆来到范雎的府邸,汇报白起到达西境情况。
那侍从神色紧张,微微颤抖着:“大人,小的从西境归来,有要事禀报。白将军到了西境之后,迅速整顿兵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很快便稳定了西境局势。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皆言白将军乃秦国之福星,是他们的保护神。士兵们更是对白将军敬若神明,唯其马首是瞻。白将军在西境的威望如日中天,人人传颂其功绩。小的恐长此以往,若有变故,后果不堪设想啊。”
范雎听闻此事后,心中暗惊,他本就对白起被调离咸阳而未能被赐死感到不甘。如今听闻白起在西境如此得人心,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范雎急忙进宫面见秦昭王。
范雎微微欠身,神色凝重:“陛下,白起虽被派往西境,但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且心怀不满。如今他在西境竟如此得人心,若有一日他与西戎勾结,那对秦国将是巨大的威胁。”
秦昭王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想起白起曾经对他的指责,心中的疑虑愈发加深。他开始担忧白起是否真的会如范雎所说,成为秦国的隐患。
与此同时,秦国国内的一些势力也开始在秦昭王耳边吹风。他们或是嫉妒白起的战功,或是出于其他目的,纷纷劝说秦昭王对白起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秦昭王心中对白起的猜忌达到了顶点。他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范雎的建议,赐死白起。如今白起虽在西境,但他的存在始终让秦昭王感到不安。
秦昭王再次召来范雎,商议对策。
秦昭王神色忧虑:“范雎,如今白起在西境,朕心中始终不安。你可有良策?”
范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陛下,如今之计,唯有赐死白起,以绝后患。白起若死,秦国才能真正安稳。”
秦昭王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赐死白起。他深知白起为秦国立下过无数战功,但为了秦国的稳定,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秦昭王派使者带着宝剑前往西境,传达他的旨意。
使者带着秦昭王的旨意,快马加鞭奔赴西境。一路上,风沙弥漫,却无法掩盖使者心中的沉重与紧张。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这一去,将决定一代名将的命运。
终于,使者来到了白起所在的西境军营。此时的白起正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议军事部署,听闻使者到来,白起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他隐隐感觉到,此次使者前来,定非好事。
使者在众将士的注视下,神色冷漠地走进营帐。
他微微欠身,然后挺直身子:“白起将军,陛下有旨。”
白起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他看着使者,等待着那未知的命运宣判。
使者清了清嗓子,宣读秦昭王的旨意:“白起,你虽在西境有所作为,但陛下对你仍心存疑虑。陛下念你昔日有功,但如今你在西境威望过高,恐生变故。陛下赐剑于你,你自行了断吧。”
此言一出,营帐内一片哗然。将士们震惊、愤怒、不甘,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在秦国,君命不可违,他们只能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看向白起。
白起听完旨意,心中一阵悲凉。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的念头。
他想起前世历史中,自己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最终落得悲惨下场。他不禁感慨命运的轮回,仿佛一切都在重演。
他看着那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心中开始盘算。他知道,自己若不遵旨,必将连累更多的人。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为秦国付出了一生,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同时,他回想起这些年来的杀戮。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无数的生命在他的指挥下消逝。他曾为了秦国的霸业,毫不犹豫地挥起屠刀。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
使者只是静静地站着,不敢直视白起的眼睛。
白起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他伸手拿起宝剑,手微微颤抖着。他望着营帐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冤屈。
“或许,这就是我的命运吧。” 白起心中想着。他最后看了一眼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眼神中充满了不舍。
最终,白起闭上了眼睛,将宝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随着一道寒光闪过……
使者看着白起自刎倒下,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默默地收起宝剑,转身离开西境军营,踏上了回咸阳的路途。
一路上,使者的心情沉重而又忐忑。他深知自己带回的消息将在秦国朝堂引起巨大的波澜。
当使者回到咸阳,来到秦昭王面前复命时,秦昭王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既有一丝解脱,又似乎夹杂着些许愧疚。
使者恭敬地跪下,禀报道:“陛下,白起将军已遵旨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