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祭典(2 / 3)

有人因此出言不逊,但林雅菡却淡淡地回应道,此事本就是我林府内部之事,无需惊动所有祖宗。

于是大家都默契地选择了闭嘴,因为林府家庙可不是最近才修建的,而是修起来也快有好几代人了。

若不是林府的历任家族还念着与雍州林氏的关系以及林府家主的爵位是“丹阴县男”,只怕是早在好几代前就要和祖祠那边分宗了。若是分了宗,那大家虽然还能还能说是同族但却不是同宗,这关系就立刻远了一大截。

林府家庙虽然没有林氏祖祠那么气派,但却也修建得非常规整。历任林府家主都会安排那些孤寡退役亲兵来这里管理,所以林府家庙倒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家庙没有雕栏画栋,但一股子庄严气势还是迎面扑来。

曹季礼除了是这次祭祖大典的观礼嘉宾之外还有个任务就是宣读皇帝对林雅菡的表彰。或许是知道林雅菡这边要分钱,奔着事情不够大的皇帝是连夜送来一封嘉奖旨意。

虽然旨意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但那一大堆对林雅蘅及林氏先祖的表扬还是让跪在现场听宣旨的林氏族人感激涕零。

林雅菡看了看身边泪流满面的族人,心中默默感叹皇帝又空手套白狼成功了。

曹季礼宣读完旨意后,自然有负责陪祭的人将这封圣旨恭敬地送到林府家庙里供奉起来。

此时跟着过来参加祭典的其他林氏族人才赫然发现林府家庙的牌位墙上已经放着许多圣旨,那数量估摸着不少于50道。

虽然所有圣旨都要被臣子保管好,但是放到家庙供奉的一般都是对林府或林府家主进行嘉奖的旨意。看到如此多的嘉奖圣旨,族人们也只能感叹林府家主是“简在帝心”。

圣旨供奉好之后,林雅菡就开始抑扬顿挫地念起了祝文。这祝文通常是用华丽繁琐的骈文写成,而且念的时候还有许多规矩,要遵循一些古老的节奏。好在林雅菡为了这篇祝文已经练习了好几日,因此念起来倒是颇为顺利。

而在观礼的人群中,一个少女对自己的母亲悄声说道:“娘,这可是哥哥写的。等县主知道之后,怕是要对我哥青睐有加了。”

站在她身边的妇人则是面带喜色地说道:“慎言!此事不宜声张,若是让外人知道这件事怕是要恼了县主,最后反为不美。”

“娘你放心好了,我可比我哥精明多了。”少女笑着说道,“倒是娘要管住哥的嘴巴不要到处乱说。——对了,娘,等这些事情过去之后,只怕是县主又要请我去府上做客了。到时候我想办法让县主请你也过来住段日子,你可别忘了要多说我哥的好话,争取让县主成为我嫂子。”

“你娘吃过的盐可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就放心好了,我保证这件事顺顺当当的!”妇人眉开眼笑地说道。

这边说话的人正是林雅菡前世丈夫的母亲和小姑。这一家人带给林雅菡的噩梦实在是太多,而且前世也是因为他们家连累才导致自己被赐死。因此林雅菡重生后最想报复的名单上,他们一家三口是牢牢占据着三甲的位置。

梅良莘和梅辛氏自认为她们已经将林雅菡算计到手里,却没想到这完全是林雅菡故意放出的诱饵。

这篇祝文的确是林雅菡前世的丈夫梅德煋所撰写,这一方面是林雅菡引诱梅家入局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和安西府的文风不盛有关。

不管梅德煋的德行如何,他的一手诗词和骈文放到雍州乃至整个大圣朝都是最好的那批人。林雅菡又不认识什么文坛大家,所以思前想后之余就故意安排梅德煋来撰写祝文。

念完祝文后,陪祭的人将祝文放在火盆里烧了干净。

接下来便是供奉食物等流程,其中也少不了祭舞。

作为主祭,林雅菡自然要领舞。

林雅菡后世曾经看过有人戏称汉人在音乐舞蹈方面没有少数民族那么有天赋,所以导致汉族很多歌舞在历史中慢慢就被淹没了。

但看完大圣朝的祭舞后,林雅菡只能说汉人理解的舞蹈和其他人理解的舞蹈似乎有点出入。舞蹈通常讲究自然和律动,是一种天性的释放;但汉人的祭舞却非常讲究规矩,每个动作和队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矩。

所以祭舞虽然也是舞蹈,但真的跳起来简直比做广播体操还要麻烦。尤其是所有参加祭舞的人都必须穿着礼服,而礼服可谓汉服中最华丽和最繁琐的存在。

尤其林雅菡还是女性,她的礼服及搭配的首饰加起来等于是在身上挂了快十多公斤的负重。负重这般还要表现出祭舞的端庄与喜庆,林雅菡只能表示“太累了”。

祭舞结束后,不仅是主祭的林雅菡有些坚持不住,那些陪祭的人也纷纷去了旁边的厢房“更衣”。

林雅菡在专门给自己准备的房间里喝了一些水之后,总算是觉得人是活过来了。

好在祭舞之后就没什么大流程,整个祭祖大典算是轰轰烈烈地顺利结束了。

如果说祭祖大典是林氏族人的事情,那结束后的流水席就显然是整个安西府的大事了。

因为林雅菡知道皇帝现在正盯着自己,所以她没有将流水席的开成“千桌宴”,而是只置办了百余桌。这放到大圣朝也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乡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