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至此,西域诸事,除安西都护府需赵旻回许都之后另行商议外,余事皆已尘埃落定。
只要西域保持稳定、丝绸之路持续供血,那么,赵旻便可以继续养兵、用兵,维持天下稳定、并持续消除各种隐患。
反过头来,稳定而有序的天下,又可以保障大汉境内持续发展各种生产、丝绸之路秩序保持井然。
各类生产所创造出的超高产值、税收甚至是利润,便足以养活大汉帝国的军队。
而这,是1个极为良性的循环。
直至此时,赵旻方才霍然惊觉:
历史上,导致汉魏嬗代的3大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被自己压制了下去。
导致汉魏嬗代的3大因素,分别是:
士大夫家族化。
这1点,说得浅显易懂些,便是斩断士族向门阀转变的可能性。
有3学制,这点已不成问题。
另外两点,郡国本位化、皇权世俗化是1体两面。
前文曾提及,因朝廷秩序、公信力崩塌,导致各郡国独立,不再服从朝廷统治。
而究其根源,便是因宦官当政、太后擅立皇帝、国贼董卓扶持刘协及废除刘辩等等事例,所造成的皇权世俗化。
这两点,被“奉主上以从民望”的赵旻,以极其强势、且略显霸道的手段而暂时解决。
当然了,赵旻若想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解决皇权世俗化这种问题,须张裕、周群、杜琼、王立等等占星师重新“造神”……
以及小刘嗣尽快成长起来,重新带给天下人“天命之主”的印象。
这些事看似迷信,却是最佳方法。
出身于微末的刘邦,还知道整上1出“赤帝斩白帝”呢!
为何是“赤帝斩白帝”?
赤乃火德,白为金德,5德火克金嘛!
这时,法正突然问道。
“明公当真欲设安西都护府?”
赵旻收回思绪、回过神来。
“正是!孝直可有何妙策?”
法正微微1笑后,1边抚着自己颌下长而浓密的须髯、1边侃侃而谈。
“明公,葱岭以西距许都近1万5千里,可谓山高水长也。
既如此,明公何不以汉人为主干、以葱岭西侧之胡人为枝叶乎?”
赵旻顿觉豁然开朗。
“哦?孝直之计甚妙!我愿闻其详!”
法正在得到赵旻鼓励之后,信心更足。
“明公当知,西域诸胡国非但仰慕我大汉之文化,兼且大多已在许都设驻使臣之衙署(即后世大使馆)。
而今既已有此先例,兼且明公此番出征获益良多,明公何不令西域诸国各遣学子,赴许都太学进修乎?
此外,明公,据正所知,西域诸国之中,欲常居于许都之人,为数亦有甚多。
明公何不筛选1番之后,择其忠者而留之,再择其贤能而用之?请明公3思。”
赵旻此刻,已经对法正佩服到5体投地。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与蒋琬、费祎不同,具备比较浓厚的武人色彩。他甚至“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是诸葛亮之后,蜀汉政权中权欲最盛的重臣。
(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傅子》
然而姜维对待政敌的方式,也谈不上残暴。
对待胡济、张翼等政见相左的同僚,姜维仅仅是斥责而已;在廖化等资历较高的宿将提出反对意见时,姜维也仅仅是置之不理。甚至在听闻阎宇准备代替自己的消息时,姜维也只是主动出屯避祸,没有采取进1步行动。
(张)翼曰:“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姜)维大怒。曰:“为蛇画足。”--《蜀书张翼传》
景耀5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姜维字伯约)之谓也。”--《汉晋春秋》
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黄)皓阴欲废维树宇。(姜)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蜀书姜维传》
对待黄皓这类地位较低的佞幸小人,姜维也只是向后主发了1通牢骚,便不再追究。实际凭借姜维的地位与手腕,想杀死黄皓易如反掌。
(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