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6(1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084 字 2个月前

幽州广阳郡蓟城(即后世之首都)之中,幽州刺史衙署正堂之上。

淳于琼、沮授及审配3人,并未在蓟城等候田豫等人太久。

事实上…田豫、鲜于昆仲这1来1回,仅仅用了十8、9日。

所以说,淳于琼等3人,也只是刚刚赶到蓟城,尚不足1日。

邺城距蓟城恰好千里之遥,以袁绍麾下步兵的行军速度,理论上需要3十日方可抵达蓟城。

前文已提及,在行军途中,绝大多数步兵皆是轻装徒步,不穿戴甲胄,甚至是不持兵刃。

甲胄、兵刃1般都放在“车”中,临阵之前才会穿戴、使用。

至于其原因…

1方面在“节省体能”,另1方面在“节省物资”,尤其减少对鞋袜的磨损。

虽然汉末3国的“鞋”种类繁多,有木尺鞋(屐)、木底鞋(舄)、长筒鞋(靴)、丝麻鞋(履)等,实际上述鞋款,都是贵族的专享。

比如“靴”是官员的专利,而“舄”则是帝王的禁脔。

真正能够量产并普及的,就是草鞋。没错,刘备卖的就是此物。

其1般被称作“屦”或“屩”,南方则戏称为“粗”。

屩,草屦也。出行着之,屩屩轻便,因以为名也。

摘自《释名》

粗者,麻枲杂履之名也。南楚、江、淮之间,通谓之粗。

摘自颜师古注《急就篇》

以农业文明的生产力来看,普及草鞋已然不易,布袜就更不用想。

在赤足的情况下,如果兵卒上半身负重过大(披甲戴胄),无疑会加速对草鞋的损耗,甚至有可能磨损脚掌、导致感染死亡甚至爆发瘟疫。

更有甚者,有些兵卒为了节省草鞋,甚至是赤足走路…这通常被称为“跣足”。

因此,在汉末,甚至是同时期的全世界,日行军3十里,是普遍速度。

综上所述,实际上是贫穷,限制了步兵行军的速度。

如今的袁绍,虽然远远不及卫府钱多,但做为最早实施屯田的诸侯,其人也不至于穷到无法给兵卒买鞋穿。

所以,袁绍的步兵,可以日行军5十里以上。

1言蔽之,单论行军速度,袁绍的步兵虽远远不如卫府精兵,却领先于这个时代。

至于骑兵…袁绍的骑兵当然不可能有马镫,但因骑兵天然的机动性,所以田豫1方日行2百里毫无压力。

以是故,无论淳于琼1方,还是田豫1方,均未延误战机。

在袁熙组织并主持之下,此刻,淳于琼、沮授及审配,正与田豫、鲜于昆仲交换各自的情报。

“淳于将军、公与公、正南公,此事之详情便是如此。蹋顿、楼班,乃至于乌延、苏仆延等乌桓酋首,皆未与公孙老贼共商出兵之事。”

田豫向3人作揖之后、侃侃而谈。

袁熙抚须蹙眉道:“国让兄,如此说来,公孙老贼定然欲在肥如与某等1决生死?如此,方可不惊动乌桓人,然否?”

田豫颔首作揖。

“使君英明,正是如此!乌桓人深居内6,定然不会察觉公孙老贼于海上之动向。”

以沮授之智,其人在1瞬间便已想通1切。

于是其人忍不住倒吸了1口凉气。

“国让之意为,公孙老贼竟欲效仿昔年之长平之战,存1举歼灭某等之意?”

长平之战中,白起正是利用上党郡盆地的特殊地形,严防死守住两侧出口,将赵军围困至不得不投降。

公孙度打的,同样是这个主意。

但与长平之战相同而又不同之处在于,白起是利用太行小道运送粮草、辎重及兵卒;

而公孙度则可以从海上源源不绝地运来粮草、辎重及兵卒。

1言蔽之,公孙度的算盘,打得简直不要太响。

但因为田豫之机警而多智,公孙度此番,恐怕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前有准备妥当的袁绍军、后有源源不绝的乌桓人,只要公孙度的大军敢登6,其后果可想而知。

于是审配冷笑不已。

“公孙老贼纵然机关算尽,亦难逃败亡之命运!”

淳于琼蹙眉道:“公与、正南,即便如此,某等亦决不可掉以轻心!不如某等稳守卢龙塞不出如何?”

时隔多年,淳于琼仍是这个脾气性格。

说好听点儿,淳于琼这叫小心谨慎,说直白些这叫胆小如鼠。

依公孙度之出兵路线,若淳于琼如此消极防御…

届时已知自己毒计被识破的公孙度,在探明虚实之后,难道不会兵分两路,1路劫掠1番辽西郡,另1路改为攻打渔阳郡?

反正你袁家主力都在卢龙塞,已经变成了缩头乌龟!

综上所述,田豫可不惯着淳于琼。

“淳于将军此言差矣!公孙老贼既可想出如此毒计,则其人必有预案及后谋。

故此,若某等龟缩于卢龙塞不出,则必中其人之后谋也!以某观之,公孙老贼或将借海路而登6右北平,前后夹击某等,届时某等何异于瓮中之鳖乎?”

田豫这番话,可谓刺耳至极…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可能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