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7(2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821 字 3个月前

尽知其中因果,请主公暂且移步工坊、待幼宰先生归来如何?”

原刘璋麾下东州士人、南郡枝江县人董和,自去岁江南之乱时起,便1直在荆州盘桓。

对陈群与董和2人的分工,赵旻瞬间便想通。

于是赵旻摇摇头。

“此事不急。长文,我且问你,荆州工坊而今如何布局?”

“回主公,南郡襄阳城、长沙郡治临湘城、江夏郡治西陵城及西境竟陵城、0陵郡治泉陵城,在幼宰先生主持之下,今皆已兴建工坊。

此外,主公,幼宰先生有意在秭归城建工坊,为此,幼宰先生曾与南郡1众士人前后探讨多次,然则…至今尚未商定此事。”

赵旻听得目瞪口呆、久久无言。

董和确实了得!然则…

荆州豪族都是猪吗?

大江沿岸的南郡秭归县,位于荆州南郡、益州的巴东郡、汉中郡之间,秭归县向北为汉中房陵县,向东便是巴东郡治鱼复县。

好吧,汉末的秭归县,实则就是后世3峡所在的宜昌市。

这是妥妥的咽喉要津啊!

秭归无论至汉中、巴东(后世重庆市)乃至蜀郡成都,还是至南郡郡治江陵(后世荆州市),交通都极为便利。

在此地建工坊,傻子才会犹豫!

是以,赵旻断然道。

“长文,不必犹豫,待幼宰先生归来,我等务必尽快在秭归城建工坊!”

各地有各地的物产,兼且物以稀为贵。

君不闻,北方普通的大白菜,可以成为南方的“胶菜”,神州福建俯拾皆是的芦荟,亦曾被北方尊为“龙舌兰”?

以是故,若荆州、益州、凉州、3辅、中原等地物产可便利运输,那么何愁经济民生搞不上去?

而在基础科技落后的古代,还有比漕运更省钱、更便捷的物流方式吗?

诚然,3峡固然险,但在长年生活在3峡周边的秭归、鱼复渔民们眼中,3峡虽险,却并非不可渡。

否则何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1日还”?

难道李白是飞过3峡的?

遑论去年赵旻还曾经亲自来了个“夕辞白帝彩云间”…

话说回来,3峡再险,至少也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要好走许多吧?

在历朝历代,大江(长江)都是出蜀最好走的路。

综上所述,赵旻在秭归城兴建工坊,将商路覆盖汉中、巴蜀及3辅,是势在必行之事。

要清楚1点:赵旻的工坊是结合车马行共建的,而且,车马行提供货运外包服务。

这1点很关键。

赵旻如此做,不但能解决就业问题、拉动各地内需,而且,顺便还可以体察民情、打探情报!

那么…问题来了。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荆楚大族的政治立场,是非常典型的“保境自守”。

当年(190)他们拥立刘表,是因为江南“宗贼横行”,因此门阀士族需要1个“代理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司马彪《战略》

相较之下,曹操的实力强于刘表、号召力也高于刘表(奉天子令诸侯)。

因此荆楚大族在刘表死前,便集体掉转风向,甚至屡次劝说刘表降曹。

荆楚士人如此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保境自守”而已。

刘表能让荆州稳定,这些荆楚士人便拥护刘表;曹操能使荆州稳定,他们便拥护曹操。

放在本书中的时空,赵旻比曹操更加了得,是以…

这些荆楚士人们如此举止,便显得合情合理、且极为符合他们“保境自守”的诉求。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吕蒙掌权后,对孙权表示“关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如东吴自取荆州。

这样既可以摆脱关羽在上游的限制,荆扬相连之后,也不必惧怕曹操在北方的威胁。

令征虏(指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吕)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曹)操,何赖于(关)羽!--《吴书吕蒙传》

建安2十2年(217)鲁肃死,建安2十4年(219)吕蒙奇袭荆州。

照此看来,“武力夺取荆州”的计划,很大概率在鲁肃死前已经敲定。

只不过鲁肃天不假年,没能成为该计划的最终执行者。

正如前文所述,鲁肃其人,既非刚烈,亦非懦弱,而是1个极端理性的策划者与执行者。

鲁肃的核心诉求,是“鼎足江东,因北方多务,竟长江所极”。他的1切行动,均可以视作对《榻上策》的忠实践行。

因此,北国势强时,鲁肃便表现出绥靖色彩,对刘备集团极为和善,甚至“以土地业之”;但1旦北国有变,出现战机,鲁肃便会全力以赴,与刘备集团争夺荆州。

对鲁肃而言,刘备集团究竟是敌是友,完全取决于“北方多务”与否——如果曹操势强,那刘备便是拉拢倚靠的对象;

如果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