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劝降东州人,忠义巴蜀君下(2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771 字 3个月前

诸君千万不要小看这点,这1点,在汉末魏晋,对于流寓士人而言,如同生命1般宝贵。

是以,吴懿长长吐出1口浊气后,如释重负般向赵旻深深1揖。

“卫将军高义!某等铭感5内,请卫将军放心,某必尽力说服东州之同僚,卫将军,某等告辞!”

张肃深深凝视自己面前这个年轻得不像话、俊朗英武到更不像话的卫将军1眼后,冷冷1哼,调转马头径自离去。

吴懿则再次深施1礼,嘴角含笑,翻身上马而还。

于是乎…

本欲与赵韪展开谈判的张肃、吴懿2人,尚未见到赵韪,便被赵旻1番话怼回。

不同的是,张肃是失望而归,而吴懿心中则满含着憧憬和希冀。

赵旻1跃上马,潇潇洒洒回到己方队列之中。

孙尚香看向赵旻的那1对水汪汪大眼睛中,满是崇拜之情。

曹彰曹植2人,此刻甚至恨不得认赵旻当爹。

其余人忍不住喝彩。

“主公真如舌绽莲花!”

“卫将军当真辩才无碍!”

“卫将军,某万分钦佩也!”

赵旻哑然失笑。

其人挥挥袍袖道:“休要奉承,公度带路,我等速速进雒城!”

亲眼目睹赵旻舌战刘璋麾下两大干将,黄衡此刻心情激动无比。

是以,其人向赵旻恭恭敬敬行礼。

“卫将军,赵府君今正在雒城,卫将军请随某来!”

言罢,其人当先带路,请赵旻1行人进雒城。

雒城,便是后世广汉市1带,此地距成都…大概也就后世6十公里左右。

赵韪屯兵在此,刘璋不慌才怪!

若非赵旻曾暗中劝降东州士人,此时的赵韪恐怕已经入土为安。

但即便如此,若赵韪真敢兵临成都城下,赵旻也依然不敢保证赵韪能生还。

因为东州人不但能力出众,而且极为敏感,赵韪若敢突破他们底线,后果…呵呵呵。

然而,话说回来,赵韪对赵旻如此言听计从,反而使赵旻对其人心生警惕。

显而易见,赵韪是个老狐狸。

似此等老奸巨猾之人,若说其人高风亮节、心怀忠义…

赵旻绝对不信。

甚至,赵旻有些怀疑,步骘能否斗得过这只老狐狸。

怀着这些疑虑,赵旻在黄衡引路之下,径自来到雒城广汉太守衙署。

雒城,是广汉郡治所所在地,地位大约相当于后世省城。

尽管秦汉的郡大小不1。

由于赵韪只知刘璋使臣前来,而不知赵旻今日同样骤然杀到,故而其人将姿态拿捏得十足,并未出城相迎。

也因此,当其人听掾属来报,称卫将军已至衙外之时…

赵韪的心情,便可想而知。

其人丝毫不敢怠慢…

可怜赵韪虽已年近花甲,此刻却犹似年轻人1般,3步并作两步冲向衙署大门。

然后…

【作者题外话】:说客的“说”,读作“shui”,诸君千万别念错。

除小学生们外,人所共知,豪族大姓是统治中古时代的中坚力量。

而中古时代之肇始,便是汉末。

“豪族”的称谓极多,有豪右、豪人、大姓、强宗、士族、世家等等。

据仇鹿鸣先生《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1书引用毛汉光的统计,至少有2十7种。

注意:具体数字,详见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

词汇出现频率,见仇鹿鸣《士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省思》。

咱们借东州人的问题,来聊1聊两汉察举制以及魏晋9品官人法下,侨寓豪族的著籍问题。

注意:9品中正制,只是9品官人法中的1小部分而已,9品官人法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其涵盖面极广!

言归正传。

豪族的籍贯,也作“族望”或“郡望”,是中古时代的重要标签。

按纪传体史书的书写方式,列传开篇,必然将传主的姓名、表字与郡望并称,难见例外。

便连《3国演义》之中,名将们名士们,在自报家门之时,也概莫能外。

其中最有名者,大概为“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在两汉魏晋时代,“郡望”与“出仕”密切相关。

因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的“乡论”还是魏晋9品制的“簿阀”,都与族望挂钩。

这里需要注意,自黄初元年(220)曹丕推行9品官人法后,察举制度便日趋式微,但它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与9品制并行。

当然,彼时占主导地位的是9品官人法。

察举制的选举权,控制在朝廷公卿与地方郡县长官手中;

而9品制的选举权,则控制在大中正(也叫州中正)手中。

当然,在彼时闭塞的舆论环境下,即使是中央征召,也依然离不开地方推荐。

在此背景下,便形成1个特殊现象:

如果士人因为战乱而迁徙外地,那他们便很难再得到出仕机会。

即使通过攀缘权门谋得1官半职,也往往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