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5(1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496 字 2个月前

赵旻心中对此大感好奇。

“寿成将军但说无妨!”

马腾满布风霜的脸上老泪纵横。

其人抽噎道:“老夫虽已为贼多年,却始终心存忠义,但因观汉室复兴无望,故自暴自弃耳!

主公明鉴,自初平元年至今,朝廷曾先后为董仲颖、王子师、李傕、曹孟德及主公所把持。

主公,实不相瞒,在初平3年,老夫曾有意与董仲颖结盟,以共抗关东诸侯,并匡扶彼时风雨飘摇之汉室。

主公,非腾不忠不义也,彼时腾实不知应何去何从也。”

说着,马腾面上泪痕未干,深深1叹。

初平元年,是西历190年,初平3年则是董卓身死那1年,西历192年。

董卓固然是国贼不假,但奈何刘协在董卓手中,所以彼时的董卓,与官渡之战前的曹操并无任何不同。

马腾有意投靠董卓,同样不能因此说马腾是助纣为虐。

因为无论曹魏、西晋的史官再如何美化曹操、歪曲历史,都无法改变曹操、董卓同为汉贼的事实。

当然,实际割据各地的关东诸侯也并非什么义军,大家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军阀。

赵旻同样概莫能外。

从本质上讲,这是汉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是正义的,谁又是邪恶的?

大家屁股都不干净,谁也别说谁不正经。

总而言之,只有能给这乱世带来和平、能使老百姓们安居乐业者,才算是正义者。

单以此点而论,历史上的曹操、刘备、孙权都称得上正义者;

而带给这天下数百年纷乱、造成5胡乱华炼狱惨相的司马老贼,便是妥妥的国贼。

奉主上以从民望、施行仁政的赵旻,当然更是正义者中的正义者。

虽然苟哥已经绿了刘协无数回。

言归正传。

赵旻已经大概明白马腾的意思了。

其人躬身抱拳:“寿成将军之意为,将军有心报国,却苦于报国无门乎?”

在这1刻,赵旻霍然惊觉,自己或许误会了臧洪臧子源。

马腾却不给赵旻反思的时间。

其人喟然道:“主公,腾正是此意。孰对孰错,孰是孰非,腾自初平元年至今,此十年中始终迷茫至极焉!”

赵旻至此方才醒悟过来。

汉末群雄之所以表现得反覆无常,有些行为甚至还前后抵牾,其根本原因不正在于此吗?

兴平2年时,因李傕、郭汜把持的关中朝廷策反,张燕跳出来借“受王命”之名生乱;

而同年中,袁绍麾下、曹操同僚、东郡太守臧洪则以“报故主张孟高之仇”为由,骤然背叛袁绍。

虽然诸书皆言,臧洪叛乱、是因“袁绍不救张超”。

但看臧洪与袁绍“相持历年”(西历195-196),可知其麾下军力颇强,完全可以自赴雍丘,救援张超。

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

摘自《魏书7之臧洪传》。

然而事实是,自始至终,臧洪都未发1兵1卒,坐视张氏兄弟被曹操夷灭。

2张死后,臧洪倒发动叛乱。

简言之,曹操历经兖州之乱,险些家小尽丧,若非袁绍及时救援,曹老板或许便要提前2十多年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问题来了…

臧洪能与强大至极的袁绍硬拼1年,他为何不主动出兵救援其故主张超张孟高?

彼时的曹操,要比其人老板袁绍弱得多!

综上可知,臧洪叛乱因由,绝非所谓“报故主之仇”般冠冕堂皇。

且夷灭张超者,是曹操而非袁绍。

臧洪不向曹操动武,却向袁绍兴兵,逻辑何在?

他是想要骗谁?

十2月,雍丘溃,超自杀。(魏武)夷邈3族。

摘自《魏书1之武帝纪》。

东晋学者徐众,便对“臧洪之乱”始末颇有疑惑。

袁、曹方睦,夹辅王室,吕布反覆无义,志在逆乱,而邈、超擅立布为州牧,其于王法,乃1罪人也。(臧)洪本不当就袁请兵,又不当还为怨雠。

摘自徐众《3国评》。

实际臧洪之叛,无关张超,而来自关中诸将策反。

从其信中“亲奉天子玺书”、“张燕悉受王命”以及“袁氏无道、天子不悦”的信息中,便可清楚看到这1点。

联想到兴平2年时,贾诩仍在李傕幕府,因此不难看出,在这些事件背后,必然是贾诩出谋划策。

但这并非主因!

更重要的原因,仍是刘协天子之大义。

所以,臧洪并非不忠,他只是忠于关中朝廷、关中天子罢了。

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无人能苛责臧洪不忠不义。

虽然…

臧洪在关东军拥立刘虞之始(西历190年),还曾受张超之命,拜见刘虞。

只因河北混战(公孙瓒与绍)而使命不达。

(张)超遣(臧)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2州交兵,使命不达。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