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9章 缓兵之计(1 / 2)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1556 字 3个月前

座谈还没结束,孙策“义利宜公私兼顾”、“公不可害私”的态度就不径而走,在吴县城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人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那些发了大财的海商。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两年江东太平无事,工商业高速发展,不少人发了财,财富的积累速度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偏偏孙策缺钱,去年年末,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结果出炉,因为战事支出太大,五年计划的帐面不太好看。今年可能由守转攻,开支会进一步增加,不少人担心历史上汉武帝一朝的局面重现,孙策为了弥补财政不足,会对他们下手。

浮屠道这么受欢迎,本质上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求神拜佛就是缺乏安全感,只能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仙菩萨。现在孙策明确公私兼顾,不会因公害私,以大欺他们的担心放下了一大半。

很快,计相虞翻又召集海商会的成员开会,明确了目前的税制不会调整,但是会加强缉查,凡是偷税漏税、走私偷运,甚至资敌,一旦发现,有一个处理一个,会让他死得很难看。

说这句话时,虞翻声色俱厉,杀气腾腾,人群中有人骇然变色,附近的人则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有些幸灾乐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贪得无厌,其他人虽不至于举报他,却也乐见他们自食其果。

有了孙策和虞翻的双重承诺,吴县甚至整个江东的暗流迅速稳定下来。从四方赶来的各郡县世家、豪强互相庆祝,安心参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筹备大会,献计献策。

在陆康等人的推波助澜下,严浮调受挫,信奉浮屠道必须苦行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一时间全城哗然,尤其是诸家捐献的财物被扣押后。绝大多数人信浮屠道只是好奇,或者是觉得时尚,对浮屠经义感兴趣的只是一部分读书人。当作学问研究没什么问题,让他们托钵行乞,苦行修道,这根本不可能。

浮屠道的声势急转直下,再也没人请严浮调去讲法论道。严浮调想来想去,决定派人去洛阳白马寺请支谦来共商大事。论浮屠经义,他远远不如支谦,面对孙策时也没什么底气。支谦通晓梵文,学问非他能及,也许能和孙策交流一般。实在不行,去天竺求法也是一个选择。孙策没有禁止浮屠道,并且承认浮屠道有过人之处,至少还有机会。

浮屠道受挫,开心的不仅是儒门,太平道、天师道也幸灾乐祸。

很快,王稚赶到大雷山求见。

站在大营外,听着大营里操练的将士整齐雄壮的呐喊声,王稚有些隐隐的不安。

他在江东滞留了几个月,游历多地,与于吉、严浮调都有过交流,知道孙策不好糊弄,所以他求见孙策不打算论道,只想问问合作。天师道与刘焉、曹操都有合作,现在更是担任了阻击黄忠部进攻汉中的主力,如果吴军攻占了益州,将如何对待天师道,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吴王迟迟没有接见他,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原本对严浮调受挫很开心,现在想想,自己这待遇还不如严浮调呢。严浮调见吴王时至少没等这么久,还是吴王太后专门派人通知的。相比之下,道门对权贵的吸引力的确不够。

如何才能吴王让对天师道另眼相看?王稚一筹莫展。

就在王稚等得心焦的时候,大营里快步走出一个年轻人,四下看了一眼,便向王稚走了过来。王稚心一喜,从服饰来看,这年轻人应该是吴王身边的侍从,应该是吴王派人来传他进营了。

王稚挺直身体,又整理了一下服饰,深吸一口气。

年轻人来到王稚面前,拱手施礼。“敢问足下可是蜀中天师道的王道长?”

“正是。”

“在下胡综,在吴王身边任侍从,奉吴王令,有几句话问王道长。”

王稚心中一沉。“吴王公务很忙?”

胡综微笑着,打量了王稚一眼。“应该比你们的卢夫人忙一些。”

王稚一听就明白了。孙策这是嫌他身份不够,不愿与他对话。他连忙说道:“胡君说笑了,嗣师夫人如何能与吴王相比。只是蜀中遥远,嗣师夫人往来不便,这才派贫道先行一步。若是吴王有意召见,贫道立刻传书嗣师夫人,请她来江东拜见吴王。”

“这倒不必急在一时。”胡综摆摆手,云淡风轻。“论道法、经义,天师道、太平道也没什么区别。论规模,天师道不及太平道远甚,也就是躲在巴山蜀水中苟延残喘罢了。刘焉能让尔等俯首,曹操也能让尔等称臣妾,我大吴又何必在意。”

王稚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险些当场作作。俗话说得好,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哪有如此当面不逊的。“这么说来,吴王眼中无我天师道立足之地?”王稚沉声说道,手指轻弹,抚上了腰间的剑柄。

胡综瞥了王稚一眼。“久闻王道长剑术不凡,能否请教?”不待王稚同意,他已经笑眯眯地拔出了腰间的长刀,耍了一个刀花,摆出了进击的架势。

王稚眉头紧皱,也有些按捺不住,左手握着剑鞘,大拇指一弹,“唰”的一声,长剑弹出,他伸手握住,向后退了一步,长剑平指。“请胡君赐教。”

“好!”见王稚拔剑姿势与众不同,胡综赞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