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说,军中有人信浮屠的事他早就听到报告了,但他认为个人信仰什么,不宜过于严格,更不能寄希望于强制性的措施来禁止,只能加以引导。人的身体可以禁锢,心里想什么,任何人都无法强制。
“照你这么说,我们只能听之任之?”
郭嘉摇摇头,在孙策对面坐下,拿起还没吃完的糕点,先往嘴里扔了一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是袁夫人的手艺,其他人做的总之差点味道。”见孙策神情郁闷,他笑了笑。“将军,我问你一个问题,都说秦用法家治国,二世而亡,其实我们都知道,汉承秦制,用的还是法家,只不过开始多了一个黄老的皮,后来黄老不适用了,又换成儒家。秦时,儒家是反对帝制的,后来到了孝武帝时,儒家独尊,却没提去帝制,为什么?”
孙策笑了一声:“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如果儒家不承认帝制,别说独尊,连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说。”
“存在还是能存在的,墨家、道家都不赞成帝制,不是一样存在,只不过士人无法因此入仕,墨道也就无法成为显学,与儒家不可同日而语矣。试问如果不是朝廷立五经博士,博士弟子可以为郎,只是一味提倡儒学,儒学就能独尊吗?”
孙策抱着手臂靠在亭柱上,若有所思,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有些过敏了,忽视了官府在社会风气中的引导作用。后世佛教造成诸多人力、物力的浪费,固然和佛教的一些特点有关,但关键还在于皇帝和权贵的推动,将这些问题放大了。皇帝崇佛,上行下效,权贵们随之响应,才会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被用于佛教、造像这些华而不实的工程。只要官府保持清楚,佛教根本不会有这么大的破坏作用。
佛教传入中原,什么时候真正被消灭过?但历史还是有治世,有乱世。所以这根本不是佛教的原因,至少主要不是,而是社会上层阶级的风气所致。汉代佛教不彰,却有一个类似的弊端:厚葬。因为儒家尚孝道,视死如生,从上到下都有厚葬的风气,天子即位便营造陵寢,百姓虽然没有资格建陵,却也尽可能的大肆操办丧事,以至于倾家荡产。
孙策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将阵亡将士的遗骸送回原籍安葬,这是一项非常大的开支。初步估计,为了运送这些遗骸,他至少要花费两千万,阵亡将士的家属还要购置陪葬品,又要花掉不少钱,官私合计,总费用至少五千万。
被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薄葬之风已经渐渐抬头,儒家礼制受到抨击并瓦解,经济压力是关键。
“那几个浮屠道人来浚仪,很可能是为了见你。没有你的支持,再多的人信也没用。至于军中”郭嘉伸了个懒腰。“按照军令处置就是了,训练不合格的,不肯吃牛肉的,不肯向上官行礼的,一律按规定处罚。不过,我还有一个更好的设想。将军,你想不想听听?”
孙策瞥了一眼郭嘉,笑道:“看你这一脸的不怀好意,估计是大招。”
“哈哈,大招谈不上,只不过看看他们的信仰究竟有多坚定罢了。我打算把这些信浮屠的将士集中起来,单列一营,他们平时可以按浮屠的规矩修行,不吃肉也行,过午不食也行,不向上官行礼也行,但作战时充作敢死士,配备最简单的武器,让他们冲阵,给他们一个奋战而死,追求来生的机会。”
“噗!”孙策没忍住,差点呛住。
“将军,你估计这命令一下,还有几个人愿意信仰浮屠?”
“你这办法好,可以试试。不过不要着急,孔明去和那几个浮屠道人接触了,看看他们除了传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企图。”
“你担心他们是细作?”
孙策点点头,把自己的担心告诉郭嘉。郭嘉也有些意外。“这么说,浮屠教义里没有义战这种说法?”
“应该没有,孔明也说没见过。不过也难说,他只是读过四十二章经,这毕竟只是浮屠入门教义,是不是别的经籍里有,他也不清楚,我也不清楚。”
郭嘉想了想。“那我给鲁子敬发个消息,让他安排人查一查,看看这白马寺有什么古怪之处。隐士道人是罪犯最常用的身份,洛阳既然被我们控制,白马寺也不能例外。还有一件事,将军,河南尹怎么处理?”
孙策有点挠头。河南尹周异是周瑜的父亲,处理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嫌隙。
“你有什么主意?”
“请朝廷给他升升官,调到长安做个九卿什么的。”
孙策笑了。“就这么办。杨彪正在路上,等他来谈,我们把这个条件加进去。不过你先给公瑾发个消息,问他什么时候娶亲。如果能抽得出时间,我打算去一趟襄阳,也许能赶得上喝他的喜酒。”
郭嘉心领神会,一口答应。他们默契的转换了话题,谈起了曹昂。曹昂到浚仪已经有几天了,但孙策一直没见,由郭嘉负责和他谈判。曹昂本来是派陈宫出面的,但几个回合后,陈宫反应太慢,跟不上郭嘉的节奏,便换成了毛玠。涉及到重要问题时,曹昂还会亲自出面。
几天磋商下来,已经达成了原则性的几个协议。孙策会出售一部分缴获、淘汰的军械给曹昂,曹昂则开放兖州境内的通道,与豫州通商,并保证豫州商人的安全和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