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大明(38)(1 / 2)

“你们三个也给咱滚蛋。”

等到三人都灰溜溜的跑了,朱元璋又把朱雄英抱在了怀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担忧与思念。

朱雄英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的接上几句话,祖孙二人之间的氛围好的不得了。

一直到朱元璋提到了朱樉几人说过的那些东西,朱雄英才翻出来了一张十分清晰的舆图。

这自然是常凤仪为他准备的,明朝的世界布局与清朝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朱雄英就这么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地方,对某个地方有某些好东西如数家珍。

朱元璋则是聚精会神的听着,慢慢的对整个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直到祖孙二人将整张地图都分析完毕,朱元璋都没问上一句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朱雄英还特地为此准备好了说辞,就说是仙人入梦赐下的,只不过朱元璋对他全然的信任一句话也不问确实是让他更高兴了。

“雄英,你觉得凭咱们爷俩能打下多大的地盘?”

朱元璋本人虽不算是个好战分子,但是这世界地图都摆在他面前了,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

面对这个问题,朱雄英只是轻轻一笑“日月为明,那自然是日光和月光能照耀到的地方都属于我大明。”

朱元璋摸了摸他的脑袋,笑得极为畅快。

他从前做的最大的梦无非是收复整个北方,让大明恢复唐朝时的盛况。

如今他的孙儿志向却远比他远大“大明有你是是百姓的福气,也是咱和你爹的福气。”

二人又聊了一会,也敲定了将扶桑的三分之一划给朱樉做藩地,以后关于银矿开采的事情就由他来负责了。

其实大明的分封虽然说是为了抵御外敌,但是在朱雄英眼里,这也是一个弊端很大的方式。

大明的藩王手上权力太大,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分封出去呢。

日后哪怕他们几百年后脱离了大明的控制,到底是掌权人身上流着华夏的血脉。

朱樉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功劳都给了朱雄英,当着朱元璋的面就把他直接抱了起来转了两个圈。

朱元璋在扶桑停留了十八日,留下了一万驻军后带着朱雄英等人开始正式的北伐。

虽说大明现在相对富裕,但是朱元璋对北伐依旧是没有太大的信心。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的孙儿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究竟是多么的恐怖。

北伐的行进比他想象当中要快上许多,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收复了大半的领土,就连原本在洪武二十年用兵二十万,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艰难胜出的伪元太尉纳哈出都败的很快。

一方面是此时的纳哈出没有恢复全部的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朱雄英有的时候的战术当真是神来之笔。

他就仿佛是曾经打过无数场仗的将军一样,总能用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

那时刚好洪武十五年,是历史上朱雄英逝世的年份。

而在朱雄英八岁生日那天,伪元太尉纳哈出被砍下了头颅。

同时大明都城应天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朱雄英送去的火器已经研制出了一批,马上就会送来立刻投入北伐。

至此伪元已经彻底不成器侯,有了火器的武力加持,大明军队更加战无不胜。

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死于捕鱼儿海。

那个在历史上成功逃跑并且日后继续给大明带来麻烦的太子天保奴以及他的次子地保奴,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二百余人无一生还。

北元皇室至此绝代。

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朱雄英杀的,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对他动手。

就是朱元璋都不行,因为朱元璋是个要脸面的皇帝。

按理来说朱元璋俘虏了元帝也要将它带回应天,面子上也要给他封爵恩赏。

可惜朱雄英并不想给这个人这么大的脸面,所以他选择亲自动手。

对此朱元璋当然不会不高兴,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乖孙不愧是最解自己所思之人。

第三次北伐从洪武十四年开始,直到洪武十八年年初整个北方彻底安定才结束。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四年,但是这场战争带来的胜利是巨大的。

脱离华夏统治三百多年多年的北方终于重新回归了华夏的怀抱,大明成为继唐以外第一个完整的国家。

洪武十八年五月七日,太子朱标携朝中文武重臣出城亲迎洪武皇帝朱元璋归朝。

虽说皇帝离京四年,但是整个大明依旧蓬勃向前发展,只是朱标自己觉得自己的头发好像变少了许多。

打仗明明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有着扶桑运来的银两源源不断的支持,大明的国库越发富裕了。

而朱元璋则是在接近应天的时候暗暗下了决定。

朱标迎回了自己的父亲和儿子,几乎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喜极而泣。

领土在不断地回收自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这也意味着他的工作量一日比一日多,这四年里增长的趋势让他都害怕。

朱标实在是没有办法,拉来了自己的嫡次子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