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邢州(1 / 2)

许贯中捻须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在沙盘地图上指指点点。

现在他对杜昱所说从后世而来的身份再也没有怀疑,如此制作精良地形精准的沙盘式地图,他在大宋可没听过见过。

“大王,汴梁城距离沧州路程千里,梁山军为确保战斗力不可能日夜行军。按照往常计算,来到这里也要二十天左右。我大魏军以逸待劳,当可战而胜之。许贯中说道。

“我们就在沧州等着梁山的人过来?”杜昱问道。

“倒也不用,大王请看。”许贯中将手中的木条指向一个地方。

“巨鹿?”杜昱等人看着那个地点异口同声的说道。

“正是巨鹿。”许贯中说道。

“许帅的意思是我们先攻邢州?”杜昱问道。

许贯中一笑说道:“对,先攻邢州。但不用打到邢州城下,末将认为占据巨鹿城逼着官军和梁山军与我大魏军在平原作战最好。”

“为何?”卞祥问道。

“我大魏军最大的优势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如果正面强推我相信即便现在的辽国精锐也未必是咱们的对手,更不要说军备早已废弛的官军和梁山泊那些没有经历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喽啰兵了。”许贯中说道。

“硬碰硬!损失会不会……。”孙安欲言又止。

“或许会多一点,但我认为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玩阴谋诡计是最稳妥的战法。”许贯中说道。

杜昱点点头表示认同‘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火力覆盖。’这句话他深信不疑。

“而且我认为正面击溃朝廷大军带来震撼力才足够,能更方便我们管制新打下来的底盘,让人们看到我大魏的实力与潜力,象征意义更甚于战役本身。”许贯中说道。

“嗯,有道理。”众人连连表示赞同。

许贯中的提议被采纳,大魏军这段时间休整完毕,在第三天便拔营启程,向邢州辖下地界攻了过去。

不用多说,那些大宋那些小县城哪禁得住十万大军的攻击。

大魏军所过之处朝廷守备军望风而逃,大多数县令、郡守听到大军来袭后都携家带口逃往邢州州城。

邢州太守叫苦不迭又没有办法,只能将那些同僚和豪强放进城中,而且命马步军统制组织军兵准备守城。

与此同时,一封封加急堂报被驿站传到汴梁城中,放到蔡京等人的案头之上。

局势这么差,蔡京可不敢隐瞒,将真实情况报给赵佶。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建议招安,有人建议暂时停止与西夏对峙,将西军剩余的军队调过去评判,还有人提出将左厢神勇军调过去评判。

倒是宿太尉,因为对宋江等人颇为欣赏,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认为张叔夜率领梁山军再加上邢州的守备军合计十几万人,可以平定大魏的叛乱。

赵佶那懂军事,听宿太尉说的最合他心意便认为其最有道理,驳斥了其他人调动神勇军的提议,而是再下一道圣旨将邢州守军的指挥权交到张叔夜的手中。

就在大宋君臣商议评判之事的时候,大魏军不到十天便将巨鹿及其北面的邢州辖地悉数攻占。

占据预设的战场之后,大魏军开始休整,以逸待劳等待梁山泊众人的到来。

再说张叔夜,接连得到两张圣旨。

他不敢再济州多待,匆忙交接之后便带着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和几名家丁一路疾驰追赶梁山泊的大军。

与宋江等人汇合之后,一边行军一边研究收集到的大魏军情报。

“大帅,情报上显示‘史进’这群人可不像普通山贼……寨啊。”宋江小心的说道。

张叔夜点点头,说道:“看起来确实如此,他们已经不能称之为山寨了,而应该叫做反贼。”

“大帅,十几万带甲之士真的没有水分么?”吴用摇着羽扇问道。

“或许有,但也可能是真的。毕竟史进那些人攻占了真定府,边军那里铠甲兵刃数量不少。”张叔夜说道。

“不过我担心的不是这些,你们看看这个。”张叔夜说罢,将几张纸递给他们。

“‘取消丁税’、‘官绅一体纳粮’、‘取消杂税’……。”吴用看着情报上的消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大帅是怕……,即便我等剿灭伪魏,北地那些边民怕是很难再对朝廷归心了。”吴用说道。

张叔夜长叹一声,说道:“这样的政令比当初王相公还要激进还要大胆,真的被伪魏执行,北地边民谁还……。唉,可惜官家被奸臣蒙蔽,否则这种能人怎么会从贼呢。”

“看来我等还真要认真对待,大魏怕是不好打。”吴用也绝对能提出这样思想的人,绝对是个能人。

这与他们平时对付的独龙岗、曾头市这样的势力不同,甚至某种方面来说朝廷也是落后的一方。

不用多想便知道,此番出征并不会一帆风顺。

“先到邢州城再说,看看那边有什么更具体的情报。邢州那边局势不稳,还是加速行军,早点赶到为好。”张叔夜说道。

“遵命。”宋江和卢俊义赶紧回应。

就这样,梁山军将每日四十五里的行军速度提升到每日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