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左乾知青(1 / 2)

岂不知,她那个耐心十足的大哥,也是无可奈何。

唐晓初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给家人写信,在外地的可以邮寄出去,要是写给爸爸妈妈的,就要当堂念出来。

唐晓初的羞耻症一下子就出来了,果断选择邮寄。

可是她跟大哥根本没见过,记忆中也没有,她真的没什么好写的,犹犹豫豫,就写了一行字。

大哥:

见字如面。

保重!

晓初

1967.11.2

她写完觉得如释重负,岂不知收到家书的唐晓礼,珍而重之的打开书信时的无语。

他不可置信地反复翻看了好几遍,最终确认了确实只写了一句话。

就在他怀疑人生的时候,突然,桌上的信纸被人拎了起来,接着就是一阵放肆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这谁啊?晓初?太有意思了,见字如面,这一面也太短了吧?哈哈哈哈……”

唐晓礼没好气的把信抢回来。

“你礼貌吗?”

“我,哈哈,嗝——”

唐晓礼黑着脸出去了,同时心里也暗暗决定,弟弟妹妹的教育要加强,不能写信就会一句话吧?

他绝不承认妹妹是在敷衍他。

而他的战友,发现唐家人和唐晓礼严肃认真的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面,被这强烈的反差,逗得笑死。

这边,大队下工以后,唐晓初已经做好了简单的饭菜,一家人准备吃饭去了。

现在地里轻省的活少了,唐晓初基本不怎么去地里了,在家帮忙做做饭,喂喂鸡。

唐晓晨也不太去,大多时候是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上山去捡山货。

晚饭后,晓丽和晓霞去洗碗,唐立冬带着晓初一起去公租房找左乾知青。

俩人不紧不慢地走了几分钟就到了左乾门前。

“左同志在家吗?”唐立冬叫门。

“在!”一个男声马上在院子里回应他。

两分钟不到就把门打开了。

“是唐三哥啊,你们好,快进来坐吧。”把两人让进院子,坐在了一个树桩边的板凳上。

“没什么好招待的,快喝点水解解渴。”他给俩人倒了杯凉白开。

唐立冬坐下,喝了口水打量着小院。

看见整齐的柴火,干净的小院,和铺满地面的山货,忍不住点点头,是个心里有成算的,顿时对他印象好了不少。

“之前听小初说你想要找个炉子,刚好我今天回厂里,就给你寻摸了一个回来,你看看适不适用。”唐立冬笑呵呵的说完,把炉子拿过来打开给他看。

左乾一听赶紧蹲下身查看,袋子里是一套陶土炉子,三截式,底下一个炉膛,里面一个碳锅,最上面是一个泥锅。

“太好了,谢谢你们,多少钱?”

“别客气,大家以后就是乡里乡亲了,拿去用吧。”唐立冬摆摆手。

“那不行,你不要我可不敢收,不能平白占您便宜。”

“真不用,现在不兴倒买倒卖,再说我也不费啥劲,就是问问的事。”

“那这样,东西我留下了,这些给你们拿回去吃。”说着就去了后院,没两分钟就拎了一个袋子回来。

唐立冬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头小野猪,个头不大,四五十斤那样,看着刚死不久。

“这是我早上上山打的,还没空出时间收拾,唐三哥你要是不嫌弃就带回去。”

“这不行,你这可比炉子值钱多了,腌上能吃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个留着吃吧。”

“你拿着吧,之前小唐妹妹帮我那么多忙,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东西回报,今天正好,就当报答小唐妹妹的照顾了。”

“这样,我平时也在村里收东西给厂里送,你这头野猪我按照收购价给你算,算你九块钱,那炉子折算你一块,再找你八块,你看行吗?”

“行!”左乾也是爽快人,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唐立冬数了钱给他,还笑着说。

“左知青身手不错,家是哪里的?”

“我老家是沪市的,家里兄弟姐妹多,不止我一个下来。”

“还有其他人下乡?都在哪?”

“还有两个兄弟去了西北农场那边。”

“哦,那离得有点远了。”

“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再见。”

唐立冬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平时打到了东西吃不完的可以送来我家,我是厂里的采买,山上的东西我都收。”

“真的?那可太好了,以后就麻烦三哥了。”

他正愁以后怎么赚钱呢?自己打了东西去黑市,一旦被发现,就是抹不去的污点,他不愿意。

之前隐隐知道村里人往唐家送东西,他猜他们是收的,今天才知道,唐三哥是厂里采购,这可太方便了。

有了正规途径,他出手什么都是合法的。

俩人又聊了几句,唐立冬就带着唐晓初出来了。

这会儿太阳马上下山了,走在晒谷场上,能看见一垛一垛收回来的麦子。

“爸,你看出啥了?”唐晓初一直憋着没说话,这会儿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