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考试(1 / 3)

高句丽战事结束,公孙度回到辽东之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立即转入了种田模式。

沓氏可以说是当前整个辽东的缩影,源源不断涌入的中原难民,从高句丽虏获的人口,都给刚刚稳定下来的辽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辽东襄平,太守府内

红砖砌成的崭新公房内,吏员们进进出出,手里怀抱着满摞文书,逢人也只是点头示意,来不及行礼便就离开。

一片墨香弥漫中,沙沙的落笔声不绝,誊写、传抄、批注手上忙个不停,糜竺、阳仪等郡府官吏皆汇聚在此办公。

公孙度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眼神专注的看着公文,脑子高速运转,以他的前后两世见识或提出建议,或者批驳,或者赞同,文书在他的飞速批注下不断减少。

他的背后悬挂着当前的辽东势力割据地图,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高句丽【高发歧】、马韩【日华国】、青州【东莱、北海】多地被他特意标注。

对于公房之内悬挂地图这种事情,本来还引起了许多议论,直到公孙度出征高句丽之际,郡府官员在办公间隙,抬头望见地图,对照手中的公文、联想到前线战况,往日里对战事一窍不通的他们,慢慢的对战场情势的认知有了初步了解。

这种经历,使得许多不了解战事的官吏,对于战争对于行军,都有了新的见解,了解高句丽在大梁水、辽水上游的他们,明白了削弱这个大敌的重要性,了解辽东隔绝中原的地理形势的他们,从繁杂公文隐约察觉出公孙度的某些用意。

“这批难民集中安置到辽水平原上新设的农庄之内,由郡府调拨物资钱粮。”

公孙度看完手里的文书,思索了一会儿,对着前来询问难民安置事宜的文吏命令道。难民安置虽然已经有了惯例,但而今还是要交由公孙度审阅,特别这一批难民还是负债安置的。

翻开下一页,上边的人名密密麻麻,职业上也是各种条目,全是各种各样的手艺人,看的公孙度都有些眼晕。

“有技能的匠人、手艺人。根据工种,分配给那些急需匠人,且有生产任务的农庄。读书人、医者这种服务性质的人留在襄平。”

得亏他多次强调,并且亲自动手示范,而今的政务报表做得相当细致,难民的档案资料在而今算是相当精细,看着难民中为数不少的技术人才,公孙度的嘴角怎么也压不住,意气风发道。

“慢着,”就在吏员要应和出门时,公孙度叫住其人,继续道:“听说商社中不少人对中原来的匠人垂涎三尺,这些拥有优秀技能的人才可不能埋没。这样,难民在分配时安排一个测试,将手艺优秀之人单独造册,”

“喏!”

文吏没有迟疑,当即高声应道,抱着文书转身而去。

这些吏员脸上挂着喜色,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刚刚获得大胜的辽东郡府,再次发了一波福利,上下官吏都因为转运有功,得到了赏赐,此刻他们都干劲十足。

“子仲..”公孙度转头看向正在埋头于案牍的糜竺,询问道:“辽东的今年的收成预计如何?”

“属下刚刚从地方巡视归来,今年年景很好,也没有旱蝗,应会有个好收成的。”

糜竺此刻正在为政务上的数字发愁,听到公孙度的问题,立即拱手作答。正如他所说,在公孙度在外作战时,身为长史,他不仅要负责大军的物资转运,还要关注境内的工农业活动进展,正所谓劝课农桑。

“嗯!”公孙度闻言欣慰点头,这与他的预料相符,农庄的报告他都有审阅。从各种奉承话里,他也能看出,今年的年景相当好,雨水来得及时,庄稼长势良好,也没有发生大的洪涝,应当能过个好年。那些刚刚被他提拔的农庄管事,这时节正是最为忠心的时候,谅他们也不敢在报告上欺瞒于他。

公孙度点头之后也不说话,像是思维卡了壳,只是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糜竺,眉头时不时的一皱,欲言又止的模样。

“主公有何要事?”

糜竺见状,干脆将手中的公文放下,转头看向公孙度,疑惑道。

同样的,一侧埋头干活的阳仪见到二人碰头,也将耳朵支楞起来,想听二人要讨论何事。

过了许久,公孙度终于抓住了那一丝快要消失的灵感,轻咳一声:“咳,子仲,某刚刚想起,既然商社对于好匠人求之不得,以至于想要到中原去抢人。咱们辽东郡府又何尝不是一样?郡府各部,而今都只是搭了架子,还需要人才进来填充。”

“主公之意,想要招贤?”糜竺闻言,试探着问道。

“不不,”公孙度连连摆手“并非子仲所想的那般求贤,而是需要那些会识字算术的吏员,贤不贤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就如子仲此前信中所述,沓氏那些滞留士人,一个个身无余财,也无余才,在某面前还要摆出世家架子,这种人,与某的理念实在是不合,并非良才!”

公孙度还将糜竺上次提过的沓氏士人拿出来数落一番,辽东被中原士人视为边鄙,那些人即便落魄,也自恃才学,一点没有任劳任怨的态度,都是些还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小青年。

“主公你,哎!”糜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