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节制(1 / 3)

辽东郡,襄平

羽林营的宽敞教室内,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

张辽身着常服,立在讲台之上,对着羽林营中的少年讲着军事作战上的总结。

刚刚过去的辽东-高句丽战争,对张辽来说,是一场用来印证他的作战思想的战争,这次作战,无论是境内的反击,还是成功寇掠高句丽,都让第一次率领大军的张辽受益匪浅。

望着台下一丛丛的人头,张辽拿出校阅军队的气场,朗声对这些有着文化底子的少年们讲起自己的骑兵作战总结。

本来张辽受益最多的还是军事战略上的考虑,但碍于面前少年们的身份,他们在学成之后进入军队,多半还是成为基层军官,战略上的概念完全没有战术上的讲授来得实在。

“战场之上,军士作战,除却场外的客观因素外,其本质上犹如二人打拳,有攻有防。”张辽看着底下若有所思的少年,一手做掌一手作拳,两者相击发出一声闷响道。

“这场拳脚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有许多,防御、杀伤、速度,每一项优势都能决定生死。”

张辽列出了三项公孙度常常提到的兵种三要素,在他看来这三项因素在战术制定上,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好的战术,必须在限制住敌军的优势的同时,发挥出己方的优势。以骑兵为例,其在杀伤力与步兵不分伯仲,在防御上远不如可以携带大盾的步兵,但它有个最大的优势,那便是速度。”

“速度,其一是我等熟知的骑兵机动速度,这是战术上骑兵的灵活程度的最大表现,它能够依据统帅的想法,以最短的时间抵达要求的位置。尔等作为军官,对于骑兵的行军速度,需要有绝对的把握,在缓行、随行、急行,乃至于舍弃辎重铠甲、不惜马力行军等各种状态下的行军速度。”

“其二,是反应速度。

战场上最好打的仗,是埋伏战和突袭战,二者都是瞅准敌方轻忽,没有预料的间隙发动攻击,以我军的有备,攻击敌方的懈怠。

对于以速度见长的骑兵来说,反应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完善的斥候体系下,情报传递、收到情报、分析情报,布置、出击、收尾。就是尔等需要考虑的事项。若想从细微的情报中辨别战机,需要这些专业性工作辅助。当然,对于良将来说,这些都在一念之间。

呵呵,对于尔等,唯有谨而慎之。但请记住,战场之上切不可犹豫,一旦决定,立即行动。”

果然,讲到今后作为军官的具体作为,底下的少年们神情严肃,一个个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听着,听到张辽的告诫,皆默默点头。

张辽自己很清楚,作为军官,在军中的大半时间,都是在经历一场场小型战斗,遭遇战、破袭战、斥候战等等,要想参与一场几万人的会战,并没有那么容易。

讲到这里,他想起了自己在玄菟郡突发的想法,那就是组织一批有知识的军官,进行这些细致工作,以他们繁重的工作,来取代百战老将的老辣眼光。

而且,当时的他就意识到了,随着公孙度建立新的斥候体系,信息收集的效率大增,同时也加重了军中文吏的工作量,也让许多能够被人发现的战机白白溜走,毕竟在没有多少军事经验的文吏眼中,斥候情报中的许多描述,是毫无意义的,丝毫不能引起他们的警惕,自然被他们随手丢弃。

“其三嘛,自然就是正式对战中的搏杀速度。

这里,根据作战目的,搏杀方式各有不同,如上马骑射、下马步射、骑兵冲阵等。以如今辽东骑兵盛行的,由府君所创的三叉戟战术为例。这是一种骑兵的冲锋战术,借鉴了步兵作战中造侧击的原理,在临战前利用战马的速度变阵,对敌军正面进行三方突击。”

张辽说起军中耳熟能详的三叉戟变阵,顿时引起了台下少年们的欢呼,显然他们对公孙度的战术发明有种别样的向往。

见状张辽站起身,利用台上的立着的木板给少年们画出三叉戟形状的行军线条,向着众人描述起这种战术的基本原理。

“这种战术的厉害在于,发动时不依赖具体的人,而是本军各部所在的位置。

哪怕你是从来没有上过阵的新手,只要你在中部,那么你就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直直的撞上去,为后来者开辟新路。同理,位于两侧的骑兵,其凶险更甚,不仅要无视来自敌军侧翼的袭击,还要执行战术向着中部突进。

也就是说,它主要依赖骑兵坚决执行战术的自觉,以及为首军官的自我牺牲。

呵呵,听着似乎都是些缺点,但这些都是电光火石间决定下的事情,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发动速度快,完全不给敌军反应时间。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以上正面、两翼的遭受的来自敌军威胁都要大打折扣。”

当听到战术中的三枚箭头所担任的职责,以及他们所需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时,少年们发出了敬佩的呼声。

“所以,第三点的搏杀速度,主要在于骑兵平常的训练。胡骑的骑射有着平常的游猎作为基础,所以他们能够将之熟练的在战场上使出。骑兵的步射也需要针对性的训练、装具、武器、站位等等都需要有所适应,骑兵的冲阵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