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都知道,创立江山、开国爵位是最好的,即便没有什么大功劳,那靠着从龙之功也能沾沾光。
特别是开国君主还是小角色的时候就跟随的。
四征将军的授封后,不少人的心都在砰砰直跳。
“任董舒为文成侯,章台阁大学士,从二品俸禄。”
“老臣叩谢皇恩!”
董舒不仅是诗书子集于一胸的大文官,更是士族领军人物,且主搞的就是学问,名望极高,被士子尊崇,堪称德之典范。
授封诏书是以爵位排序的,并非官职品级。
侍从继续念道:
“任林初为扬武侯,主掌军机营,从二品俸禄。”
林初闻言,慌忙出列,跪伏于地:“臣,叩谢皇恩。”
军机营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是军队的一双眼睛,为大军暗中开路,没有他们,就掌握不了敌国的战争动向,会像个瞎子。
军机营,更是在密探谍报上,窃取了敌军大量的机密,甚至多次扭转战争局面。
这是不可磨灭的功劳,那些奋战在暗线的忠良义士,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次次的军事情报。
作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林初封侯,实至名归。
“任叶诚为平襄侯,京都武卫将军,正三品俸禄。”
后者闻言,心中大喜,脸上藏都藏不住,出列跪地高呼:“微臣叩谢皇恩,陛下万岁!”
叶诚资格极老,自月城之战后就跟在了萧远身边,那时候,刘玉之都还不在,不过当初他也还是个小兵,随后打了柳城防守战,又随军剿灭吴渊叛乱,一路跟着萧远来到秦州。
叶诚没有什么太多战功,但有其他的功劳,在萧远的授意下,一手建立了庞大的武卫府机构,又贵在忠心耿耿、资历过高。
这样一个有着从龙之功的‘老人’,以其身份地位,封侯是必然的。
“任梁原为平阳侯,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正三品俸禄。”
“杨昭为广安侯,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正三品俸禄。”
两人先后出列,跪地谢恩。
都卫营和青衣卫,是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机构,在开国之后,是必然要合称的,萧远也懒得想名字,便直接取了锦衣卫,分为南北镇抚司,并将官服进行了更改,一律为黑色锦衣,腰间锦带,脚踏官靴,领口有官徽绣纹。
不过机构的权利,已经被大大削减了,锦衣卫无论如何,都没有先斩后奏之权,亦不可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朝廷命官进行抓捕提审。
对这两个人封赐,也是经过多番考虑的。
梁原与卫庆一样,最初都是义弟钟白的大将,到了麾下之后,尽忠职守,为萧远扫除了一切暗中障碍,在面对刺客细作等事件上,亦是立下了不少功劳,无论资历还是功绩,都足够了。
杨昭则是差不多,这个青衣卫都统不仅如此,更有促进秦宣融合之功。
这两个人,是第一任锦衣卫南北指挥使,有侯爵之尊,到了以后的指挥使,恐怕是再无可能了。
此时,陈怀明、王肃等人已经紧张到不行了,尤其是江仪,一颗心几乎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微躬着的身子明显发颤,后背早已汗湿。
记得初见萧远之时,便有一句为名利而来。
“任江仪为景侯,参知政事,正三品俸禄。”
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江仪噗通跪地,两手放于脑侧,屁股撅的老高,声音颤抖:“臣,叩谢皇恩!吾皇万岁!”
江仪这个人,有大能力,会来事,知君意,且口才极佳,多有出使他国,同样政绩斐然,更是秦州开国集团的核心骨干之一,还是从龙之元老,没有道理不受封。
不仅有了爵位,官职也从少府令变成了参知政事,更具实权,江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以致脸膛涨红。
“任王肃为留侯,丞相长史,正三品俸禄。”
王肃是宣国的谋臣之首,秦宣融合之后,同样在萧远身边出谋画策,地位仅在上官文若和贾攸之下。宣女王曾评价他:智计之士,王佐之才。
当然,他的功劳也有很多,不仅是在宣国时期,在萧远攻伐列国的过程中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怀明为永侯,户部尚书,正二品俸禄。”
后者出列跪地。
陈怀明是肱骨大臣,在宣国时的地位,仅在姚廷玉和窦建章之下,身份极高,两国融合之后,其上任户部尚书,处理政务毫无纰漏,是个有大才的能臣。对他的封赐,有着多种原因,但也算实至名归。
至此,公侯授封结束,共计二十七人,分别为:
镇国公刘玉之,靖国公苏毅,定国公彭双,护国公燕齐,卫国公上官文若,柱国公姚廷玉。
此为开国六公,皆是正一品官职。
侯爵为:
武安侯赵牧,武成侯孙起,武兴侯许虎,武宁侯连啸,武平侯唐越。
这五人,是侯爵第一梯队,武字开头,皆为从一品。
然后是:
昌信侯窦建章,昌文侯柳长卿,昌平侯贾攸,昌顺侯张景瑞。
其中窦建章为从一品监察令,其余三人皆为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