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章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自传)四(2 / 3)

一剑吞鸿 曹家大官人 2027 字 3个月前

,小块儿小块儿地喂我,美其名曰‘大鱼大肉吃惯了,倒不如来一些农家伙食’。

那天,父亲婉拒了所有邻居的盛情邀请,抱着我在不挡风、不挡雪的破庐中守岁。

在我与父亲头两年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父亲在过年的那天,从没有走出子归学堂。

长大以后,我也曾问过父亲‘为何在往日都接受了救济,但在新年那天却拒绝了’,父亲很坦然地对我说,“平日里接受施舍,是为了生活。新春守岁,是礼数!”

后来我书读得多了,便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虽穷,业虽小,志不

能短!

当然,有些人,书读的再多,见过的风景再多,也没有悟出几分道理,这抚余城中的那位郡守大人,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是独自出游,又是乔装打扮,扶余城的卫兵并没有认出我来,我悠哉悠哉地进了城,在扶余城中四处闲逛。

有了太白河,今日之扶余,已经远非昨日之扶余。

城中的老老小小、男男女女,脸上都洋溢着欢乐。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再没有了往日的焦急和忧愁,小姑娘们端盆远去,想着用太白山引下来的太白河水好生洗漱一番,小伙子们生龙活虎,一个个拎锄抗镐,说笑着出城而去,原本零零散散的商铺,随着落叶归根的人儿,也排成了排、连成了线,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早已经抢占了扶余城的‘战场’。

我边走边看,同我擦肩而过的一位壮汉,正与同伴大声畅聊,只听他言道,“若不是夏圣人为我等开了这夏白河,恐怕兄弟我也南下辽西郡去谋生喽!这下可妥了,不用出远门儿,就能养活老婆孩子。”

旁边人点头称是,几人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低头深思,夏白夏白,夏晴与太白,赤松人居然把太白河改了名字,叫成了夏白河,哈哈哈!

我继续行走,来到中心广场,不经意抬头眺望,但见不远处的广场上,立着一尊石像,所塑造之人即非孔孟,也非庄老,更

非君王,赫然是我那大头翩翩的夏老大!

雕塑雕像之人,肯定下了一番功夫,就连夏老大佩戴的白玉五铢,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我看着看着,眼睛忽然红了。

我的夏老大哦!当年你的恩情,今日落地生根,赤松人今后要记你千年万年呢!

与其追求通玄永生不灭,不如但行好事留名人间!

想到此,我并没有继续前行去哪赤松郡郡守府,反而调转马头,离城南下。

人心如此,一个荀庾,又有何惧呢?

我出城不远,便有三乘马自北快速追了上来,只见三名农户装扮的汉子,跟在我身后,相距十余丈,不即不离地蹑着。

我虽然心有狐疑,但此时人流正盛,官道上车水马龙,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再走数里,只见官道两侧有四名骑者候在道旁,待我与先前跟随我的三匹马掠身过去,四乘马便跟在我的后面,不言不语。

数里之后,又有八乘马加入,到此,前前后后已共有一十五人。

再加上天色渐晚,我的一颗心微微有些慌神:这些人与我不认不识,如此跟随怕是路道不正,莫非是荀庾派出来的,想找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将我做掉?

妈呀,这么一想,我有看了看身后的十五名彪形大汉,一股冷风,吹进了我的心坎!

须得万分小心在意,见事儿不好,马上脚底抹油,开溜!

思绪掠过之时,不经意间,我的身后又多了六人,我

故作无心地瞥向身后,只见这些人打扮各不相同,有的衣饰富丽,有的却似贩夫走卒,但人人身上均未带兵刃,有的即使带了家伙,也只是锄头、镐头一类的农具。

一干人只声不出,听不出口音,但大都身材高壮、肤色黝黑,似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汉子。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似乎互不相识。

这就让我纳闷了。

但我并没有停马斥问,只管闭目养神,策马慢行,正眼也不瞧他们一下,心中却默默算计:到得午后,尾随我的汉子,已经增到四十一人,乖乖,这是要干嘛呀?

难道是半路劫财?

但我打扮寒酸,身无分文,他们怎能判定我是有钱人家?

就在我心中狐疑之际,暗处的死士午隔空传来声音:凌源伯莫怕,这些人不懂武艺,都是一些身强力壮的农家汉子。

听罢,我心中顿时安然,在赛赤兔一停一顿之间转头回望,那群汉子看着我的眼神,竟透出了一种热烈。

我心中隐现出一种直觉,一种兴奋的、难以名状的知觉。

这些人,莫不是来投奔我的?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以静制动,可忽然之间,我见一名猛汉在人群中勒马而出,迅速超过了我和赛赤兔,堵住了我的去路。

再看这位猛汉的相貌,额头宽大,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厚实,一副桀骜不驯模样,一头短寸根根站立,好似钢针一般屹立挺拔,淡淡的络腮胡衬托

着硬实的下巴,愈发显得刚强有力。

好一个塞北壮汉!

在我打量他的同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