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午门献俘(1 / 2)

第309章午门献俘

腊月二十四,平虏伯、大同总督王烈遣其女王蘅率一千精骑,押送敌酋博图汗首级并所俘北蛮大小首领七十二人入京。

隆安帝李珲在前一天便下旨,着礼部遣人出城十里相迎,至午门下举行献俘大典,文武百官、在京各蕃国使者、京师各坊各厢里正及耆老、入京赴考的举子,皆可到场见证这一场盛事。

这一天清晨,午门楼上早设好御座。

绣衣卫由午门开始由北向南沿御道分东西两侧,执仪仗肃然而立。

教坊司乐队在仪仗之南,亦分东西两侧陈设铺排。

文武百官及其他受邀来宾皆按引礼官引导,各依次序侍立午门楼前。

马骥作为入京赴考举子亦来凑个热闹,混在人群当中。

在东方一轮红日跃出地面的同时,钟声大响,隆安帝李珲盛装驾临。

教坊司乐师齐奏鼓乐,直至李珲登上午门楼落座方止。

午门楼下的四名绣衣卫力士一起挥动长鞭,发出几声雷鸣般爆响,全场立时一片静穆。

李珲与万众称颂中志得意满,心中的酣畅难以言述。

王蘅及众将校拜了四拜后起身肃立,北蛮俘虏依旧跪地等候大虞皇帝发落。

立时有礼部宣展官手捧捷报向午门行礼叩拜,教坊司礼乐再起,待那官员四拜之后停止。

御道尽头立时有铿锵甲胄之声传来。

一百二十名军中将校亦皆披甲佩刀,分左右两列随后。

众人行至午门前,随礼乐下拜。

李珲肃然道:“泱泱大国,威德咸行,将蛮酋首级传送天下以为警示,其余俘虏皆赦其罪!”

在万众瞩目下,王蘅着全副甲胄、戴青铜鬼面、罩白色披风、悬双横刀当先居中而行,手捧一个方形木匣。

有刑部官员上前接过王蘅手中木匣,登上午门城楼,向李珲禀奏道:“臣启陛下,今有平虏伯、大同总督王烈之女王蘅,进献蛮酋首级并俘虏七十二名,敬候陛下裁处!”

刑部官员口称“遵旨”后起身,转向下方将李珲旨意高声宣读一遍。

宣毕上呈,赞礼官又高呼道:“献俘!”

随后,宣展官高声宣读捷报,言明此战战俘缴获诸般战果。

在两列将校当中,七十二名北蛮俘虏披发跣足,垂头丧气鱼贯而行。

礼部赞礼官扬声高呼:“进!”

文武百官及其他一干人等皆高呼“万岁!”早被磋磨尽锐气的北蛮俘虏得知性命可保,尽都痛哭流涕地连连叩头谢恩。

目光在下方官民中流转间,他忽地看到如鹤立鸡群般俊秀挺拔的马骥,心中一动当即传旨道:“着王氏女卸下面甲,令我大虞官民人等一瞻这位巾帼英雄风采!”

旨意传下,王蘅稍怔一下后,当即遵从旨意摘下脸上的狰狞面具,现出一张艳若桃李,明媚无俦的俏脸,并毫不忸怩地先后面向四周站立片刻,让大家都看个清楚。

人群中的马骥身躯剧震,虽然面目已改,但眼角眉梢的那一抹神韵他绝不会认错,冥冥之中感应到的那一线牵绊更不会出错。

一时之间,他目不转睛望着那张俏脸,心中涌现千般思绪,万种言语。

王蘅敏锐地感应到两道格外炽烈的目光,秀眉微蹙回目望去,立时看到人群中皎如玉树、翩如谪仙的马骥。

明明是素未谋面,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觉自心头升起,凌厉的目光不自觉地柔和起来。

马骥见王蘅望向自己,面上陡然现出一个极灿烂的微笑,心中默念道:“夫人,好久不见!”

感受到对方笑容的真挚,王蘅下意识地也展颜一笑,宛若百花绽放,美艳不可方物。

一直关注两人的李珲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由大喜,对于先前交代曹吉荣去办的那件事情立时多了几分把握。

百官之中,瑞王李珣一直暗中关注午门城楼上李珲的一举一动,看到他神色有异,立即循着他目光望去,随之将马骥与王蘅之间的情形尽收眼底,目中登时现出一丝厉色,同时将马骥的面貌牢牢记在心里。

一场献俘大典之后,李珲的声望空前高涨,原本许掣肘的势力都暂时收敛了爪牙,令他在行事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

然而终究有人自恃有所依仗,偏偏要在这时节弄出些事情。

瑞王府中,李珣听罢王府长史钟时龙禀报的消息后,皱眉道:“顾镛的弟子?”

钟时龙躬身道:“正是,派去探事的人已经查明,王爷所说那人名唤马骥,是江浙行省钱塘县人氏,因诗词、书法双绝,有‘江浙第一才子’之称。顾镛做江浙学政时将其收归门下,在乡试时还力排众议将其定为解元。”

李珣冷笑道:“若是顾镛的弟子,那便说得通了。想必他尚未忘记当年之事,所以让这小白脸弟子来坏本王儿子的好事。你立即到顾镛府上,代本王传话给他,他既已夹了多年尾巴,便继续给本王夹紧了,否则……他那弟子可还没個状元身份做护身符!”

即使派人传话,他针对的也只是顾镛,显然是以为马骥这等小人物根本没资格被他提及。

“是!”

钟时龙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