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差不多,天已经黑下来了,季时安带着他爹还有二叔三叔摸黑上山了。
离村子有一段距离之后,季时安才用打火石把火把点燃。
“狗蛋,下午你一个人走了这么的路远啊?”
季大柱感觉要是刚刚没吃木薯他肯定走不了这么远,想不到儿子都饿晕了还能走这么远。
“我就想着多找些野菜回家,一下子就走远了,不过也快到了。”
话刚落下,季时安就带着他爹和二叔三叔到地方了。
“就是这,我下午的时候没有挖完,应该还有几筐,咱们赶紧挖了回家。”
“成。”季大柱开始动手挖,兄弟三人加上季时安没一会就挖完了足足四大筐,想不到这木薯产量这么高。
季时安看挖完木薯之后,就把木薯叶也摘了准备拿回去。
“爹、二叔三叔,这就是木薯叶,你们看看有没有见过。”
季时安把叶子递给三人看,季大柱和季三柱都摇了摇头,表示没看见过,就算看见过也只会认为是野草,根本就记不住。
倒是季二柱看着这木薯叶好像有点印象,“我好像看见过,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看见的了。”
季大柱闻言也着急了,“你可得好好想想,这可是我们一大家子的口粮,要是真的还有木薯,那也够我们挺一阵了。”
季时安见二叔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于是开口道:“我们还是先把木薯背回去吧,二叔回去之后慢慢想。
这木薯叶子也不算独特,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也是正常的。”
三人听到这话也觉得有理,现在把木薯背回去才是正事。
这四筐木薯恐怕得有一百来斤,要不是刚刚吃过木薯垫肚子,那现在他们还真的没有力气背回家。
家里几个孩子,都让李欣娘她们哄睡了,就剩季老太和三个儿媳妇在家里等着四人回来。
只有他们回来把木薯安排妥当,他们才有心思睡觉。
在家里等了一个时辰左右,四人才回到了家里。
季老太看四人,每人都背着满满一筐木薯,心中也是高兴不已,这些都是他们活着的希望。
“好好好,这下子家里有一阵不愁了。”季老太看了又看,这些木薯就是家里人的命。
她亲自给三个儿媳妇一人分了三根大木薯后说道:“你们也别嫌少,这些虽然看着多,可是家里得孩子也多,你们也得吃,总归是顾不了多少。”
“这三根木薯你们拿回娘家救救急,要是问起来,你们就说家里刚得了小半筐,切记不可多言!
一定要告诉你们娘家人煮熟透了再吃,狗蛋说这些木薯没有熟透是有毒的。”
“我看这应当就是木薯叶,你们也拿回家去给娘家人看看,让他们自己去山上找一找,其余的,我们也帮不了了。”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特别是季老太这种明事理的老人,她们这些当儿媳妇的肯定也愿意听,更别说老太太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季老太也不是狠心,要是真的狠心,她一根也不给。
加上三个儿媳妇娘家人都是明事理的人家,她才出此下策。
特别是看出三个儿媳妇担心娘家的爹娘,也是人之常情。
她也有女儿,可是女儿婆家实在是不行,当初要不是陈家用手段娶了翠儿,她就根本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更别说这么多年翠儿还没个娃,她婆家更是折磨她,陈家儿子更是娶了个寡妇进门,三年抱俩。
季老太多次去劝女儿和离回来,可是陈家说想和离没门,只能休妻,更别说翠儿还没有个孩子傍身了。
他们陈家留下她都算好的了,翠儿自己也担心如果被休或者和离回了娘家会影响家里侄女们的名声。
更别说她是嫁出去的闺女,在家里待太长时间几个嫂子肯定也不愿意,所以她一直忍着。
季老太也是没法,心疼这个女儿,可是家里的孙女往后找人家她又不能不顾。
这三年大旱要不是翠儿还有点用,陈家就早把她卖了。
李欣娘见婆婆心情不好,估计又想起来小姑子,于是赶紧开口道:“谢谢娘,你放心,你良苦用心我们都懂。”
王芳和石兰都点了点头,她们是真心理解婆婆,如果换做她们,说不定也没有这么大方把救命的粮食分一些出去。
三根木薯虽然不多,可是在三年大旱的今天,可比银子还珍贵。
季老太摆了摆手,让她们赶紧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吃完木薯,就让三个儿子陪她们各自回娘家。
幸好她们娘家也离得不远,早上去中午就能回。
本来木薯是要放地窖里的,但是季时安觉得这个地窖太明显不安全,干脆在他房间挖了一个小地窖。
季老太一看还是孙子聪明,挖好之后,拿出来几根木薯,其他全部放进新地窖里。
这些都是瞒着家里几个孩子的,甚至老太太一遍又一遍叮嘱在家里吃的东西不能去外边说。
不管人家怎么问也不能说,就说吃的是野菜和树根就行。
七个孩子最小的三岁,可是被饿久了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个个捂住嘴巴摇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