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FROZEN》(十七)(1 / 2)

吸气声前前后后传来,凯弗愣在座位上,妻子也是,两个女儿也是,不远处露天席里的于妙与岳扬亦是。

——这不应该。

他们脑海里首先涌现出的是这个想法。

凯弗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构思出一个“正统”的剧情发展,比如克里斯托夫和安娜在浪漫悠扬的交响乐中聚集于舞台正中央,深情拥吻, 于是真爱解冻了安娜被冰封的心,她脱离了生命危险,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之后,两人再回去寻找汉斯,正好遇上汉斯处决艾莎的一瞬间,千钧一发之际, 克里斯托夫将汉斯撞倒,长剑脱手, 而安娜则紧紧抱住艾莎,姐妹俩冰释前嫌。

有爱情,有亲情,阻止了反派的阴谋,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正是人们心中,或者说他们这些年以来看过的“标准童话”。

但《frozen》不同,完全不同。

它让安娜与艾莎同时置于危险境地,没有续接,没有转场,舞台分割成一线一面,线是安娜与克里斯托夫相互奔赴的那条线,面则是艾莎崩溃,即将被汉斯从侧后方一剑斩首的那团面。

很少有戏剧会这么设置。

因为舞台不像影视作品,观众的视线和关注点是不可控的, 不像一方小小的屏幕, 可以通过后期剪辑把几个分镜都拼在同一画面中。

换句话说,凯弗设计出的发展才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安排。

他甚至能想象出那个场面:

艾莎与汉斯那边的灯光完全暗下, 两台聚光灯分别给到安娜和克里斯托夫,最终随两人的奔跑而融合成一团光;

音乐起, 观众们的心情随这对情侣的互通心意、安娜危机的解除以及浪漫拥吻而舒缓下来,既是剧情**也是铺垫;

接着,汉斯用一两句台词将台下众人的注意力牵引回他与艾莎这里,长剑高高举起,情节再次拉满紧张感,给观众一个“回马枪”,这时安娜与克里斯托夫再冲去营救,节奏在剧烈起伏过后稳稳落下,一切尘埃落定,故事圆满结束。

按理来说,就该是这样的。

一个传统的、正统的、符合情理的、带有奇幻色彩的合家欢音乐剧,就该是这样的。

但是事实对凯弗和与他抱有差不多想法的观众们说了“不”。

《frozen》剧组采用了极其大胆的“舞台分割”与“双线并行”,让安娜在关键时刻放弃了爱情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于是,一座冰雕挡在艾莎身前。

双线变成单线,两个剧情节点相接,出乎意料的反转。

露天席里,于妙不断按动的大拇指停下了,她呆愣愣的,思维还停在前几秒。

她当时还在想,蓝组这部作品可真是反传统, 光鲜亮丽的王子成了虚伪心机的反派,而真爱竟是相比起来不算起眼也没什么身世背景的沙雕小伙,这无疑向那些“正统王子公主童话文学”打响了反叛的一枪。

结果现实再次把于妙拍得晕头转向。

公主没有选择真爱与幸福。

她为自己唯一的亲人牺牲。

于妙感觉好像有两万人在她的脑子里大喊“这成何体统!”,可是又有一个声音在她心里响起:

怎么不行?

是啊,怎么就不行呢?

爱情必须高于一切吗?谁说的?

“自古以来的作品都是这么写的”——但这就是必须遵守的准则么?

眼看着艾莎抬起头,抱着安娜失声痛哭,于妙还在恍惚。

她猜不到结局了。

难道艾莎要黑化,然后大开杀戒?

倒不如说,一部儿童向、合家欢的音乐剧,真的要死人?

这是在做什么,用黑暗的结局来尖锐讽刺表面的梦幻?秦绝惨遭袁萧附体?

于妙甚至分不出心神去感叹秦一科技特效的精妙,若是放在平时,她能就这尊真人冰雕疯狂吹出几千字,专不专业另说,反正以普通人的角度夸到位,夸得大家都看爽了就行。

但是此时,于妙只想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剧情果然又超出了她的预计。

艾莎的哭声里,被冰封定格的安娜一点点解冻,她身上的冰蓝色仿佛被橡皮擦细细抹去,色彩鲜明的衣裙再次呈现在观众眼前,字面意义上的“眼前一亮”。

僵硬冰冷的身躯重归温软,安娜微微一动,艾莎抬眼,欣喜若狂地将她紧紧拥在怀中。

“哦!”不知何时出现在台上的雪宝满怀感动地说,“是发自真爱的行动!”

它qq弹弹地跑过来,欢喜地挥舞着双臂:

“安娜,你为了艾莎牺牲了你自己——这就是发自真爱的行动!”

嗡的一声,于妙恍然大悟,凯弗·威尔逊满脸愕然,如遭雷击。

是典型的错误引导!

那个所谓的“真爱之吻”,把他们的思路全都拐到了“王子救公主”的标准线路上。

可明明有个道理大家都清楚:

——“爱”如此广博,从未局限于爱情。

“真爱?”

舞台上,放开了安娜,与她双手紧握面对着面的艾莎闻言讶然,忽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