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情报!”
“谣言!”
“一定是这样的!”
众人议论纷纷,义愤填膺道:
“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那匈奴人又没有千里眼,怎么可能我们刚到关中他们就杀出来搞事情了?”
“请董公严审传谣者,以正视听!”
董卓怒目圆睁,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心中的怒火与不安交织。他猛地站起身,大声喝道:“够了!都给我闭嘴!”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卓身。
“无论这是真是假,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董卓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传令下去,立即加强北方边防,调集所有可用之兵,务必左冯翊的山口,不能让匈奴人踏入三辅一步!”
“同时,派人前去查探,务必确认匈奴人的动向和规模。”
董卓补充道:
“若是真有匈奴大军来袭,我要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在背后指使!”
群臣闻言,纷纷领命而去,大殿内只剩下董卓和李儒两人。
“文优,你怎么看,也觉得此事有诈吗”
董卓转身问向李儒。
李儒摸着胡子,沉默了片刻后说道:
“此事确实蹊跷,匈奴人虽然近来降而复叛,为祸不小,但北方地形险峻,历来都不是匈奴人进攻的方向。”
“不过再险峻的路,终究是能够通人的,只要有人带领,匈奴人未尝不可从那边过来。”
“带路?”
董卓眉头紧锁,握拳道:
“你是说,有人故意引导匈奴人从北方翻山而来?”
“很有这个可能。”
李儒点了点头,目光凝重:
“如今我军屡屡受挫,朝廷威望一落千丈,引发局势动荡,不排除有人想借此机会给董公制造麻烦,借兵匈奴来打击董公。”
“难道真是苏曜那个混蛋?”董卓双目赤红。
董卓没有忘记,苏曜与匈奴人颇有渊源。
不但扶持于夫罗王子位,更是娶了一个匈奴人的公主回家。
当时他在京中办的那场献俘大典,更是一度轰动天下,那姓苏的小子也是由此起家。
若说苏曜能够请匈奴出兵干涉,还真不是不可能。
“苏曜有嫌疑,但未必是他干的。”李儒叹了口气。
“这是为何?”董卓问。
“问题在时机!”
李儒目光凝重:
“这个时机太巧妙了。”
“匈奴人与苏曜相距甚远,大军行动更需要提前的准备。”
“除非他一早就能预料到我们会迁都长安,提前许久进行联系,否则不可能让匈奴人如此恰好的赶到。”
“而且,就算他苏曜喊的动匈奴人,但是要如何令那万匈奴人翻过大山?”
“当地官府虽然近年来颇有废弛,但是那些山谷要道却依然还在朝廷掌握之中,县城亦未闻有失。”
“若非有内鬼作祟,怎能让那些前线郡县都成了盲人和聋子,让匈奴大军深入到左冯翊的山区里去?”
董卓听后,眼神愈发阴鸷,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敲击,发出咚咚的声响,与殿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压抑。
“内鬼……文优,你是说朝中有人与匈奴勾结?”
李儒轻轻点头,忧虑之色溢于言表:
“董公,这朝堂之,人心难测,自您入京以来,虽权倾一时,却也树敌无数。”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勾结外敌,也不足为奇。”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董卓咬牙说。
李儒沉吟片刻,建议道:
“首先最关键的自然是堵住匈奴人的来路,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们都要派大军支援,将其封堵在那群山之间,万不可让匈奴铁骑踏入关中平原一步。”
“同时,在军事部署外,我等也必须立即对北方边防进行彻底清查,严查所有可能的内奸,对于朝廷内部的异动,也要暗中监视,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其次,关于匈奴的情报,需多渠道验证,不能仅凭一面之词,我们可派遣亲信,伪装成商队或流民,深入北方探听虚实。”
“最后,若真有内鬼,他们必然会有所行动,或传递消息,或策划阴谋。”
“对此,我们可设下陷阱,引蛇出洞,一举将其揪出,万不可让这些贼人干扰了我们在潼关的防线。”
“好,就照你说的办!”
董卓一拍桌板,但紧接着又陷入了苦恼之中:
“但是,又有谁可担当北重任呢?”
董卓苦恼至极。
原因很简单,他在苏曜的连番打击下,可谓是损兵折将,如今竟然已挑不出可用之人。
想他西凉军曾经是群英荟萃,结果如今最亲信的牛辅和最勇猛的大将华雄都被苏曜早早斩杀,最善战的徐荣也为了他迁都而饮恨沙场。
其他校尉如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人不是死了就叛了。
如今关中这边就剩下段煨和董越两个独苗,还都在潼关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