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凑个好(1 / 2)

姚广孝出列,站在队伍首位,微笑环视众人,侃侃而谈。

而百官也渐渐听明白,陛下对科举的改革,究竟为何。

原本的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虽未取消,但却改为"大学制"。

户部会在今年拨出大笔银两,设置专项金,在各县设立"蒙学"。

蒙学原本就有,但实际却是有钱人家的学校。

试问,那些地都种不过来,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哪有闲钱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而蒙学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所有适龄儿童,都可免费在蒙学读书,然后由县里统一组织考试。

考试合格者,统一给予"童生"的名谓,可进入下一级"初学"学习,仍旧免费。

初学则由府一级统一考试,合格者为"秀才",进入"高学"。

高学则由州道考核。

不过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各州能够自己作主,将由国家出卷,统一在各州考试。

合格者为举人。

而在这个时候,并不代表举人就能做官,而是能进入国子监等一类"大学"进修。

进修合格者,才能根据成绩、表现等,决定是否能做官。

“徐辉祖、李景隆”,朱棣忽然开口。

“臣在。”

“由初学考试开始,所有考卷均由朝廷统一出题,并由五军都督府派兵押送,明白?”

看着朱棣不带一丝感情的脸,徐辉祖和李景隆忍不住打了个突突。

陛下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出题的人自然会被隔离,一旦出现泄题这种事,他五军都督府绝脱不了干系。

想想以前出现泄题这种事,历任皇帝是如何处理的,顿时觉得不寒而栗。

“臣...遵旨,必竭尽所能!”

“朕要的不是竭尽所能,而是万无一失,明白?”

“臣,明白!”

朱棣点点头,便不再说。

看着阶下百官错愕、迷茫的脸,朱棣忍不住想笑。

要不是强行忍着,他可能真的笑出声来了。

这才哪到哪啊?

等你们看到蒙学建立以后,发下来的新课本,以及将来新建好的那些"大学",你们傻眼的时候才到。

“不得不说,谨弟这一手是真的狠啊...”

按照苏谨的这种"新式"教育方法,可不仅仅是打通了底层向上的通道。

对以往世家对学术的垄断,无疑才是灭顶之灾!

想想将来大学那五花八门的专业,以及朝廷将会对口设置的岗位...

这些靠着死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哪还有机会垄断官员这个"岗位"?

但正月二十八这一天,注定是惊雷响起的一天。

就在这些官员还在苦思冥想,怎么能给新学这件事添点堵的时候,下一道雷就这么赤裸裸的劈在了他们头上!

“今日最后有一件事,朕要议一议。”

百官惊愕的抬头,还有?

只见朱棣轻开龙口,神色淡然:“朕今日要说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摊丁入亩。”

。。。

应天的朝堂,无疑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摊丁入亩几个字,分量有多重?

如果说科举改制,对百官是震慑。

那摊丁入亩,无疑对他们才是真正的毁灭,是触及了根本。

何谓摊丁入亩?

简单来说,就是取消丁税,改收田税。

百姓家人口多,但田亩少,却要按人头,去承受最重的税赋。

而那些大户人家呢?

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却能很轻松的将自家的农户,变成"隐户"。

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缴纳大量的税粮。

尤其是"士族",国家简直对他们太好了。

只要有了功名,家族就可以免税,这就导致更多的人向他们"投献",而达到免税的目的。

最后,肥了他们的田,却损失了国家的利益,让普通百姓承受苛捐杂税,去填他们的坑。

摊丁入亩之后,人头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地,就要缴多少税。

虽然朱棣并没说取消功名免税,但恐怕这些都是早晚的事。

朝堂震惊,百官苦矣。

但这一切,却似乎不关苏谨这个始作俑者的事。

他正忙着抱着儿子苏珺豪晃悠呢。

珺者,美玉也。

豪者,豪迈也。

苏谨压根没想过儿子称王成爵,只希望他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辈子就行。

当然,还有将来的弟弟妹妹们。

“儿砸啊儿砸,爹真舍不得你啊,可你陛下伯伯的信一天一封,实在是不走不行啊。”

朱灵萱在一边掩嘴轻笑:“相公,你是做大事的,可别为了妾身...”

话还没说完,苏谨就不乐意了:“什么叫大事?你和儿子就是我的大事,其他都是狗屁!”

“相公就会哄萱儿开心。”

“天下是别人的,老婆孩子才是自己的,哪有不哄自己老婆,去替别人操心的道理?我又不是范仲淹。”

“话不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