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鱼母的面食馆(1 / 2)

鱼母的面食馆,位于内坊最后一条街,这里都是卖吃食的,卖饼的、卖面的、卖大头蒜的。

这里卖的都不是普通吃食,用料最差的也是六品灵粮,与其说是饭食不如说是灵丹。

灵厨做饭与丹师炼丹非常相似,都是用水火炼制,需要把控火候,控制主料配料的分量。

灵厨是修仙百艺中油水最多一个,民间老话说得好,厨子不偷五谷不收。

灵厨与凡厨一样,也分红、白案,红案是烹饪菜肴,白案是蒸煮面点,区分明显差异也很大。

鱼母学的是白案灵厨,手里使的一对大棒槌,就是她师傅传下来的,当年从天水远嫁带过来的。

面食馆里也以天水面为主,门类花样是没的说了,最拿手的一道,就是面鱼汤。

面鱼汤,是用灵麦粉混合杂粮揉成面团,水洗面团成浆,面浆煮成糊晾凉,通过漏勺挤出面鱼,再配上蒜酱、酸浆。

味道美滴很。

学府的先生们隔三差五,就要来吃上一回,山下的鱼妖村落,也时不时的来吃。

这面鱼汤对鱼妖有大好处,是余书洋跟鱼母共同研究的成果,参考了仙粮的制作。

余书洋前世的世界,仙粮做的动物形状馒头,比如牛、虎龙之类,吃下那种动物,就可得到他的力量,比如九牛二虎之力。

可惜他前世不是灵厨,好在鱼母懂的白案面点,吃牛形馒头得牛之力,无非就是以形补形的法子。

两母子合作之下,主要还是余书洋提建议,鱼母想办法做给他吃,经过常年累月的改进,做出来了增补鱼妖灵性的面鱼汤。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面食了,涉及到了祭祀祈愿,借形补性,五味调和一系列的炼制手法。

“九蠢,来吃饭吗,这会店里不忙,趁着人少想吃什么给你做。”

说话的是脑袋大脖子粗的胖头鱼,这是鱼母店里的大师傅,也算半拉徒弟。

“店里怎么就剩你自己啊?”余书洋记得店里雇了仨个鱼妖来着。

“师娘带他俩外送去了,今天一早,西边五金台那边,要了一千碗的面鱼汤。”胖头鱼略带羡慕的说。

这道面鱼汤他没少看着师傅做,私下里没少请教,比着做过多少次,都做不出来增补性灵的效果。

余书洋随便叫了一碗素面,没心思大吃大喝,主要是尝尝胖头鱼的手艺,看看有没有进步。

手抻面,能看出一个白案师傅的功底,和面的力道、醒面的时机,抻面的手法,还有煮面的火候。

胖头鱼一听素面,心里一个机灵,知道师弟这是考自己呢,把看家的本领都使出来。

他拜的师傅是鱼父,称呼鱼母师娘,实际上都是跟师娘学的艺,最拿手的就是蒸馒头烙大饼。

靠着这一俩手艺,积年累月的竟然也突破了八品修为,后面的修行就犯了难。

师娘是在天水娘家学的灵厨之法,掌握的白案功夫都是汤面,水煮面的功夫多,面点的功夫少。

他是火命带金,天性就喜欢大火候,做起蒸馒头、烙大饼来,是越做越欢喜,干起活来都不觉得累。

可惜的是他命不好,要想后续突破,就只能在汤面上下功夫,就像他拜鱼父为师,跟师娘学灵厨之法。

天水扬氏的灵厨之法,是送嫁迎喜时用得规矩,讲究上轿饺子,下轿一碗面。

故而,扬氏灵厨法只传家里人,不开门立户传外人,鱼母的师傅就同族亲婶母。

福地内修行灵厨之法的没几个,能称的上名号的更少,鱼母绝对是前头数得上来的人物。

胖头鱼不是店里的伙计,他从一开始就奔着学艺来的,最后还是鱼父脑子灵光,他代为收徒弟成为一家人,师娘帮着教几手,谁都挑不出毛病。

素面一碗,很快就做得,出锅后过一道凉水,挑出放进宽口大碗,浇提前熬好的白汤,撒点青菜就算齐活。

“师弟怎么样的,这卖相不错吧?你尝一口试试,看看师兄还有没有其他毛病。”胖头鱼略带自豪的说道。

自家这个师弟是个食家,师娘的手艺偶尔也能挑出毛病所在,不仅会吃还懂的吃,能说出问题最后还指出建议。

余书洋闻着面香味,看着品相一清二白三绿都规整,既面白汤清菜绿,手艺是真下功夫了。

他挑了一筷子,尝了尝劲道还是差点,不够弹牙不说,反而有点黏牙,这样就不好了。

“揉面的功夫还差点,下次在多揉两团,煮面的火候也差点意思,吃着有点黏牙了。

师兄,你快去忙活吧,没啥大毛病了,我吃两口就回家了,不用紧着招呼我。”

余书洋不矫情,大口大口的连面带汤都吃,汤不是煮面的汤,而是大骨头熬的白汤。

素面讲究的是一个,食味在面,滋味在汤,最讲究的素面不用荤汤,是拿蘑菇吊清汤。

“这不是蠢哥儿吗,有日子没看着你了,还没突破九品呢,你这是奔着绣院的小姑娘去的吧。”

店里的熟客见了余书洋,都会逗两句闲话,家长里短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

“您慢慢吃着,我这家走了,回见。”余书洋招呼一声,提着装喜烛台的纸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