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杨爷爷常给她做小点心吃,见她对做面食感兴趣,就逗着小姑娘教了她不少。
更复杂的宫廷点心甘脆儿都会做,更别说擀面条了。
她手法娴熟,不一会儿揉出来的面团就变得莹润细腻,那光滑的表面简直像玉一样,看的人啧啧称奇。
“崔儿啊,你这手艺比你爸强。”黄家军称赞道。
那是,甘崔崔的赌棍老爹那几下子,哪比得上杨爷爷啊!甘脆儿默默地想。
唉,当时阿爷从牢里被放出来,匆匆忙忙带着她离了京,杨爷爷还偷偷给她塞了一包袱糕点(里面还夹了一点银子),让她饿了吃。
也不知道大清朝没了后,杨爷爷去哪儿了……
面团揉好
了,甘脆儿将面团分成一剂一剂的,再细心地刷上油,就放盆里用保鲜膜封着醒面。
醒面的时候她也没闲着,刚好做点“蘸水”。
是的,考虑到主人家得守一晚上灵,第二天一大早的还得扶灵上山,她这次准备做地道的陕西特产蘸水面。
好吃,最主要的,抗饿。
蘸水甘脆儿做了三种,番茄鸡蛋蘸水,略带点酸甜口,老少咸宜。
第二种蘸水是牛肉清汤,撒点葱花和香菜,清淡牛肉汤的鲜味让人无法拒绝。
第三种蘸水,她切了点还没卤好的牛肉,细细剁成臊子,加点辣椒油、蒜末和豆瓣酱干煸炒香,倒上一大碗卤汁和牛肉汤,扑鼻的香气把一旁的黄家军给整迷糊了。
他咽了口口水,本来饿过头了反而感觉不到饿的肚子叫了起来,被这香气勾起了馋虫,双眼不自觉地盯着油亮的蘸水,恨不得端起碗直接喝。
黄家军一大把年纪了,早就不好口腹之欲,没想到一个拉来救急的小姑娘做的蘸水给他弄馋了。
早已年过半百的黄家军有些恍惚,近些年乡下的日子也过得好了,一天三顿都能吃肉,大家伙早就对大鱼大肉不太感冒了。
他上一次这么真情实感地馋肉,似乎还是小时候等过年,那时候一年到头别说吃不到啥好的,连吃饱都困难。
那时候村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会养猪,生产队也有专门养猪的小组,但大家伙儿都不怎么舍得吃。
黄家也养了猪,但家里人多孩子多,日子过的紧巴,猪肉基本都卖给屠宰场换点肉票,然后拿肉票再换点其他的东西。
只有过年的时候,饭桌上才会出现大专门炒的猪肉,但人多,就算大人们都有意让着孩子们吃,也是没法吃个过瘾的。
那时候,妈妈婶婶们在厨房做饭,黄家军站在门外可怜巴巴地看着锅,对着肉馋得流口水,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就等着肉上桌。
等黄家军长大了,国家放开了,生活条件就比以前好上一些,但那时候物质依然是匮乏的,他仍然很馋肉。
只是农村结婚的早,他早早地结了婚有了孩子,还不到二十岁他就是大人了。
大人也馋肉,但这种“馋”跟小时候又不一样。
小时候的黄家军满脑子就想着吃,肉上桌了他就快快乐乐地大块大块地夹,还跟堂兄弟们抢着吃。
小小的孩子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事,也不会注意到,自己的爸妈、叔叔婶婶们几乎从来不夹肉,他只是很单纯遵循着本能,馋了就吃。
小孩子的吃肉世界就是这么单纯。
而长大后,他就成了年夜饭上从来不对肉伸筷子的父亲,嘴里胃里都馋了,但手不馋,基本不去夹盘子里的肉,只吃跟肉一起炒的各种菜蔬。
问起就是“我不爱吃肉。”
谁不爱吃肉呢?
直到后来,孩子也大了,家里条件好了,这才有了吃肉自由。
可惜吃肉一旦自由了,这种小时候馋得不行,以前也馋得不行的食物,吃着反倒没那么好吃了。
而现在,黄家军盯着蘸水,久违地出现了小时候那种单纯的好馋、我要吃的感觉。
这时候,站在锅旁等待,也变回了一种雀跃的煎熬。!